基于旅游本质辨析的旅游异化现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论 | 第9-17页 |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对旅游本质的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对旅游异化的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辨析旅游的本质 | 第17-25页 |
·从旅游需求的角度看旅游的本质 | 第18-22页 |
·旅游需求在历史上的演变 | 第18-19页 |
·旅游主体需求的性质 | 第19-20页 |
·旅游者的角色界定 | 第20-22页 |
·从旅游供给角度看旅游的本质 | 第22-24页 |
·旅游业的性质 | 第22-24页 |
·旅游公共体的性质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我国当今旅游异化现象主要表征及影响 | 第25-34页 |
·异化与旅游异化的概念辨析 | 第25-26页 |
·异化的概念 | 第25-26页 |
·旅游异化的概念 | 第26页 |
·主要旅游异化现象 | 第26-33页 |
·旅游者角度的旅游异化 | 第26-28页 |
·旅游企业角度的旅游异化 | 第28-31页 |
·政府角度的旅游异化 | 第31-32页 |
·旅游目的地社区角度的旅游异化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对我国当今旅游异化现象主要成因及影响分析 | 第34-43页 |
·中国旅游发展模式对旅游异化的影响 | 第34-37页 |
·中西方旅游发展模式对比 | 第34-35页 |
·在我国TPE模式仍大行其道 | 第35-36页 |
·TPE模式带来的旅游异化 | 第36-37页 |
·现代社会中的富足与厌倦对旅游的影响 | 第37-40页 |
·旅游的心灵享受异化为物质追求 | 第37-38页 |
·旅游者在旅游目的上的自我迷失 | 第38-39页 |
·社会意识的变化带来旅游的快餐化 | 第39-40页 |
·人们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对旅游的影响 | 第40-43页 |
5. 旅游异化现象下旅游本质当如何回归 | 第43-46页 |
·旅游应当保持孩童式的对美的好奇和对自由的追求 | 第43-44页 |
·和谐社会应当发展和谐的旅游 | 第44-46页 |
6. 结论 | 第46-50页 |
·主要结论 | 第46-49页 |
·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