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背景下地方税体系重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重点 | 第11-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重点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4.1 国外研究部分 | 第14-15页 |
1.4.2 国内研究部分 | 第15-22页 |
1.5 预期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地方税体系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3-30页 |
2.1 地方税体系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3-28页 |
2.1.1 税收的基本概念 | 第23-24页 |
2.1.2 税收分类及地方税体系概念 | 第24-26页 |
2.1.3 地方税体系相关理论 | 第26-28页 |
2.2 分税制及“营改增”相关概念 | 第28-30页 |
2.2.1 分税制改革相关概念 | 第28-29页 |
2.2.2 “营改增”相关概念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营改增”前后地方税体系的演变及问题 | 第30-41页 |
3.1 “营改增”背景及过程 | 第30-38页 |
3.1.1 分税制改革概述 | 第30-35页 |
3.1.2 分税制遗留的问题 | 第35页 |
3.1.3 “营改增”实施步骤 | 第35-38页 |
3.2 “营改增”对地方税体系的影响 | 第38-41页 |
3.2.1 “营改增”对地方税主要税种影响 | 第38-39页 |
3.2.2 “营改增”后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第四章 “营改增”后重构地方税体系理论分析 | 第41-53页 |
4.1 重构地方税体系原则 | 第41-42页 |
4.1.1 财权事权相匹配 | 第41-42页 |
4.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42页 |
4.1.3 体现地区差异性 | 第42页 |
4.2 “营改增”后地方税体系重构思路及分析 | 第42-44页 |
4.2.1 “营改增”后地方税体系重构思路 | 第42-43页 |
4.2.2 “营改增”后地方税体系重构思路分析 | 第43-44页 |
4.3 “营改增”后地方税体系重构可行性分析 | 第44-53页 |
4.3.1 增值税比重再划分分析 | 第44-47页 |
4.3.2 财产税作为主体税种可行性分析 | 第47-53页 |
第五章 “营改增”后地方税体系重构路径分析 | 第53-56页 |
5.1 重构地方税体系 | 第53-54页 |
5.1.1 重构地方主体税种 | 第53页 |
5.1.2 培育辅助税种 | 第53-54页 |
5.1.3 协调国税和地税职能 | 第54页 |
5.2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 第54-56页 |
5.2.1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第54-55页 |
5.2.2 加强财税法制化建设 | 第55页 |
5.2.3 建设反馈机制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