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1章 船舶溢油污染行为刑法规制的必要性 | 第12-21页 |
| 1.1 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的需要 | 第12-15页 |
| 1.1.1 船舶溢油污染事故严重危害海洋资源与环境 | 第12-14页 |
| 1.1.2 保护我国海洋经济有序发展的需要 | 第14-15页 |
| 1.2 完善我国海洋法律秩序的需要 | 第15-18页 |
| 1.2.1 民事与行政司法手段达不到预防犯罪的效果 | 第15-17页 |
| 1.2.2 实现刑法功能的需要 | 第17-18页 |
| 1.3 顺应域外立法潮流的需要 | 第18-21页 |
| 第2章 船舶溢油污染行为入罪的立法缺陷与完善建议 | 第21-26页 |
| 2.1 船舶溢油污染行为入罪的立法缺陷 | 第21-23页 |
| 2.1.1 缺乏保护海洋环境的独立罪名 | 第21-22页 |
| 2.1.2 入罪门槛过低 | 第22-23页 |
| 2.1.3 刑罚种类单一 | 第23页 |
| 2.2 惩治船舶溢油污染行为的刑法完善建议 | 第23-26页 |
| 2.2.1 设立独立的污染海洋环境罪 | 第24-25页 |
| 2.2.2 优化船舶溢油污染行为入罪的刑罚配置 | 第25-26页 |
| 第3章 船舶溢油污染行为入罪的理论难点 | 第26-38页 |
| 3.1 船舶溢油污染行为侵犯的客体定位 | 第26-30页 |
| 3.1.1 关于环境犯罪客体的理论争议 | 第26-28页 |
| 3.1.2 环境权说理论的推崇 | 第28-30页 |
| 3.2 船舶溢油污染行为入罪的犯罪客观方面难点 | 第30-32页 |
| 3.2.1 危险犯问题的认定 | 第30-31页 |
| 3.2.2 污染造成财产损失的认定 | 第31-32页 |
| 3.3 船舶溢油污染行为入罪的犯罪主体难点问题 | 第32-35页 |
| 3.3.1 自然人主体的界定 | 第33-34页 |
| 3.3.2 非自然入主体的界定 | 第34-35页 |
| 3.4 船舶溢油污染行为入罪的犯罪主观方面难点问题 | 第35-38页 |
| 3.4.1 主观罪过形式认定 | 第35-36页 |
| 3.4.2 严格责任问题的认定 | 第36-38页 |
| 第4章 船舶溢油污染共同过失犯罪刑事责任的解决方案 | 第38-46页 |
| 4.1 共同过失犯罪刑事责任理论基础 | 第38-43页 |
| 4.1.1 关于共同过失犯罪处罚原则的争议 | 第38-40页 |
| 4.1.2 共同过失犯罪刑事责任的基础 | 第40-43页 |
| 4.2 共同过失犯罪刑事责任的认定与划分 | 第43-46页 |
| 4.2.1 共同过失犯罪刑事责任的认定 | 第43-44页 |
| 4.2.2 共同过失犯罪刑事责任的划分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