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1.1 葡甲苷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 第14-15页 |
1.2 催化剂NA_2WO_4及氧化剂H_2O_2的性质及应用 | 第15-16页 |
1.2.1 Na_2WO_4的性质及应用 | 第15页 |
1.2.2 H_2O_2的性质及应用 | 第15-16页 |
1.3 葡萄糖醛酸及其内酯的性质及应用 | 第16-19页 |
1.3.1 葡萄糖醛酸及其内酯的性质 | 第16-17页 |
1.3.2 葡醛酸及其内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 第17-19页 |
1.4 葡醛酸及其内酯的制备方法 | 第19-26页 |
1.4.1 生物发酵法 | 第19-20页 |
1.4.2 多糖水解法 | 第20页 |
1.4.3 化学氧化法 | 第20-26页 |
1.5 葡醛酸及其内酯的检测方法 | 第26-28页 |
1.5.1 分光光度法 | 第26页 |
1.5.2 色谱分析法 | 第26-28页 |
1.5.3 α-萘酚法 | 第28页 |
1.5.4 酸碱滴定法 | 第28页 |
1.6 本工作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8-32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和过程 | 第32-48页 |
2.1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2.3 实验反应步骤 | 第34-35页 |
2.3.1 氧化反应 | 第34页 |
2.3.2 水解反应 | 第34页 |
2.3.3 内酯化反应 | 第34-35页 |
2.3.4 结晶过程 | 第35页 |
2.4 产物检测分析 | 第35-46页 |
2.4.1 水解液的检测分析 | 第35-43页 |
2.4.2 内酯化产物分析 | 第43-46页 |
2.5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46-48页 |
第3章 催化机理与反应条件选择 | 第48-58页 |
3.1 钨酸钠的化学性质分析 | 第48-49页 |
3.2 NA_2WO_4/H_2O_2体系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对醇的选择性氧化 | 第49-53页 |
3.2.1 Na_2WO_4/H_2O_2体系在碱性条件下对醇的选择性氧化 | 第49-52页 |
3.2.2 Na_2WO_4/H_2O_2体系在酸性条件下对醇的选择性氧化 | 第52-53页 |
3.3 溶剂对NA_2WO_4/H_2O_2氧化体系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 过氧化物滴加速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54页 |
3.5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54-57页 |
3.5.1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3.5.2 催化剂浓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3.5.3 原料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58-72页 |
4.1 工艺路线的选定 | 第58-59页 |
4.2 催化氧化工艺的研究 | 第59-67页 |
4.2.1 催化剂加入方式对反应的影响 | 第59-60页 |
4.2.2 H_2O_2的量对产率的影响 | 第60-62页 |
4.2.3 氧化反应pH值的影响 | 第62-63页 |
4.2.4 氧化反应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63页 |
4.2.5 催化剂种类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63-65页 |
4.2.6 催化剂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65页 |
4.2.7 正交实验设计 | 第65-67页 |
4.3 水解工艺的初步探究 | 第67-70页 |
4.3.1 水解反应中酸催化剂的选择 | 第68-69页 |
4.3.2 水解温度的影响 | 第69页 |
4.3.3 水解时间的影响 | 第69-70页 |
4.4 NA_2WO_4的回收利用 | 第70-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2-74页 |
5.1 结论 | 第72-73页 |
5.2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