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藻类论文

富油埃氏小球藻优异株系的诱变与筛选

摘要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生物柴油第10-11页
        1.2.1 生物柴油的概念及应用价值第10页
        1.2.2 生物柴油的原料供给第10-11页
    1.3 工程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第11-12页
        1.3.1 微藻为原材料制备生物柴油的优越性第11页
        1.3.2 微藻制备生物柴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1-12页
        1.3.3 微藻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进程第12页
    1.4 小球藻概述第12-15页
        1.4.1 小球藻主要化学成分第13页
        1.4.2 小球藻的主要培养方式第13页
        1.4.3 小球藻规模化养殖的主要技术性研究第13-14页
        1.4.4 小球藻制备生物柴油的可行性分析第14-15页
    1.5 微藻主要育种方式的探究与应用第15-16页
        1.5.1 选择育种在微藻上的应用第15页
        1.5.2 诱变育种在微藻上的应用第15页
        1.5.3 细胞融合技术在微藻上的应用第15-16页
        1.5.4 基因工程在微藻上的应用第16页
    1.6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及创新点第16-18页
        1.6.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第16页
        1.6.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1.6.3 本研究的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7页
        1.6.4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7-18页
    参考文献第18-20页
第二章 埃氏小球藻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第20-36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材料第20-22页
        2.2.1 藻种第20页
        2.2.2 培养基第20-21页
        2.2.3 主要试剂第21-22页
    2.3 方法第22-23页
        2.3.1 培养方法第22页
        2.3.2 埃氏小球藻对11种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第22-23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3-33页
        2.4.1 埃氏小球藻对11种抗生素敏感性第23-24页
        2.4.2 四种不敏感抗生素对埃氏小球藻的影响第24-27页
        2.4.3 埃氏小球藻对氯霉素敏感性第27页
        2.4.4 埃氏小球藻对红霉素敏感性第27-28页
        2.4.5 埃氏小球藻对利福平敏感性第28-29页
        2.4.6 埃氏小球藻对潮霉素敏感性第29-30页
        2.4.7 埃氏小球藻对庆大霉素敏感性第30-31页
        2.4.8 埃氏小球藻对卡那霉素敏感性第31-32页
        2.4.9 埃氏小球藻对链霉素敏感性第32-33页
        2.4.10 7种抗生素致死剂量的确定第33页
    2.5 小结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36页
第三章 埃氏小球藻无菌体系的建立及培养条件的优化第36-53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材料第36-37页
        3.2.1 藻种第36页
        3.2.2 抗生素及来源第36页
        3.2.3 培养基第36-37页
    3.3 方法第37-39页
        3.3.1 培养方法第37页
        3.3.2 BG11液体培养基的优化第37页
        3.3.3 埃氏小球藻对5种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第37页
        3.3.4 藻液内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试第37页
        3.3.5 混合抗生素除菌效果测试第37-38页
        3.3.6 除菌效果的检测第38页
        3.3.7 无菌培养条件下埃氏小球藻生长状况测试第38页
        3.3.8 埃氏小球藻生长过程pH变化的测定第38页
        3.3.9 检测pH对埃氏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38页
        3.3.10 检测接种量对埃氏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38-39页
        3.3.11 检测温度对埃氏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39页
        3.3.12 检测盐浓度对埃氏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39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9-51页
        3.4.1 BG11液体培养基的优化第39页
        3.4.2 液体培养条件下埃氏小球藻对5种抗生素敏感性第39-42页
        3.4.3 藻液中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第42-43页
        3.4.4 埃氏小球藻无菌体系的建立第43-45页
        3.4.5 无菌体系对埃氏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45-46页
        3.4.6 埃氏小球藻生长过程中PH的变化第46-47页
        3.4.7 恒定PH对埃氏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47-48页
        3.4.8 接种量对埃氏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48-49页
        3.4.9 温度对埃氏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49-50页
        3.4.10 盐浓度对埃氏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50-51页
    3.5 小结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3页
第四章 富油埃氏小球藻优异株系的诱变与筛选第53-74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53页
    4.3 试剂及仪器第53页
    4.4 实验方法第53-57页
        4.4.1 微藻培养方法第53页
        4.4.2 小球藻藻液吸收波长的扫描第53-54页
        4.4.3 磷酸香草醛反应液吸收波峰的扫描第54页
        4.4.4 埃氏小球藻细胞密度的测量第54页
        4.4.5 埃氏小球藻细胞干重的测量第54页
        4.4.6 磷酸香草醛法测藻体油脂含量标准曲线的制作第54页
        4.4.7 检测紫外线照射对埃氏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54-55页
        4.4.8 检测不同剂量的EMS对埃氏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55页
        4.4.9 UV和EMS混合处理对埃氏小球藻生长的测试第55页
        4.4.10 链霉素对埃氏小球藻生长影响的测试第55页
        4.4.11 紫外线,EMS,抗生素三重处理对埃氏小球藻生长影响的测试第55页
        4.4.12 利用抗生素进行埃氏小球藻突变株初筛第55-56页
        4.4.13 埃氏小球藻突变株的转接培养第56页
        4.4.14 尼罗红染色对正向突变株进行筛选第56页
        4.4.15 湿藻体油脂含量的的测定第56页
        4.4.16 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GC-MS)测定油脂成分第56-57页
        4.4.17 优异突变株光合速率的测定第57页
        4.4.18 蛋白质含量检测第57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57-70页
        4.5.1 埃氏小球藻干重和细胞数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7-59页
        4.5.2 磷酸香草醛法制作油脂含量标准曲线第59页
        4.5.3 埃氏小球藻紫外线诱变剂量的确定第59-60页
        4.5.4 埃氏小球藻EMS诱变剂量的确定第60-61页
        4.5.5 埃氏小球藻UV-EMS复合诱变方式的确定第61-62页
        4.5.6 利用抗生素抗性进行埃氏小球藻突变藻株的初筛第62-63页
        4.5.7 应用尼罗红染色进行埃氏小球藻正向突变株筛选第63-65页
        4.5.8 埃氏小球藻突变藻株油脂含量的检测第65-67页
        4.5.9 突变株脂肪酸成分分析第67-68页
        4.5.10 埃氏小球藻突变株蛋白质含量的检测第68-69页
        4.5.11 埃氏小球藻优异突变株生长速率的比较第69-70页
        4.5.12 埃氏小球藻优异突变株光合速率的比较第70页
    4.6 小结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全文总结第74-75页
Abstract第75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元分析的冬小麦冻害高光谱定量监测研究
下一篇: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对晋谷21及其亲本的NBS基因家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