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4-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9-21页 |
2. 理论方法和文献综述 | 第21-34页 |
2.1 理论方法 | 第21-27页 |
2.1.1 杜邦分析法 | 第21-22页 |
2.1.2 经济增加值法 | 第22页 |
2.1.3 平衡计分卡法 | 第22-23页 |
2.1.4 因子分析法 | 第23-27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7-34页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7-30页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30-34页 |
3. 我国台湾地区民营银行概述 | 第34-41页 |
3.1 民营银行概念的界定 | 第34-35页 |
3.2 台湾地区民营银行的发展历程 | 第35-39页 |
3.3 台湾地区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 | 第39-41页 |
4. 台湾地区民营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41-64页 |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1-43页 |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3-46页 |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3-45页 |
4.2.2 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5-46页 |
4.3 模型构建与改进 | 第46-49页 |
4.4 因子分析过程 | 第49-55页 |
4.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5-64页 |
4.5.1 2014年年度数据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4.5.2 2009-2014年年度数据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58-64页 |
5. 台湾地区民营银行经营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71页 |
5.1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 第64-67页 |
5.2 模型检验 | 第67-68页 |
5.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6. 结论和启示 | 第71-75页 |
6.1 结论总结 | 第71-72页 |
6.2 对大陆地区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 第72-75页 |
6.2.1 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 第72页 |
6.2.2 多方面的审批标准必不可少 | 第72-73页 |
6.2.3 探索特色之路、提升风控能力 | 第73页 |
6.2.4 理性地看待金融控股模式 | 第73-74页 |
6.2.5 因地制宜、取长补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后记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