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16-20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1 农村金融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农村金融服务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 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理论依据 | 第17-20页 |
2.2.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第17-18页 |
2.2.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18-19页 |
2.2.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19-20页 |
3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第20-25页 |
3.1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3.1.1 70 年代农村金融服务初级发展阶段 | 第20页 |
3.1.2 80 年代农村金融服务责任制发展阶段 | 第20页 |
3.1.3 90 年代农村金融服务合作制改革阶段 | 第20-21页 |
3.1.4 21 世纪以来农村金融服务信用社改革阶段 | 第21页 |
3.2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 | 第21-25页 |
3.2.1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现状 | 第21-22页 |
3.2.2 农村金融服务信贷现状 | 第22-23页 |
3.2.3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现状 | 第23页 |
3.2.4 农村金融服务对经济贡献度现状 | 第23-25页 |
4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5-30页 |
4.1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4.1.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25-26页 |
4.1.2 农村金融服务资金不平衡 | 第26页 |
4.1.3 农村金融服务监管不到位 | 第26-27页 |
4.2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27-30页 |
4.2.1 二元经济结构影响 | 第27-28页 |
4.2.2 农村金融市场落后 | 第28页 |
4.2.3 农业经济的高风险性 | 第28-29页 |
4.2.4 农村金融需求者信用意识缺失 | 第29-30页 |
5 国内外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 第30-35页 |
5.1 国外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经验 | 第30-32页 |
5.1.1 美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经验 | 第30页 |
5.1.2 日本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经验 | 第30-31页 |
5.1.3 印度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经验 | 第31-32页 |
5.2 国内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经验 | 第32-33页 |
5.2.1 江苏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经验 | 第32页 |
5.2.2 广东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经验 | 第32-33页 |
5.3 国内外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经验对黑龙江省的启示 | 第33-35页 |
5.3.1 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发展农村金融服务 | 第33页 |
5.3.2 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法律制度 | 第33页 |
5.3.3 发挥政府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参与作用 | 第33-35页 |
6 促进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5-39页 |
6.1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第35-36页 |
6.1.1 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功能 | 第35页 |
6.1.2 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 第35-36页 |
6.2 平衡农村金融服务资金供求 | 第36-37页 |
6.2.1 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 | 第36页 |
6.2.2 大力吸收金融资金存款 | 第36-37页 |
6.2.3 减少农村金融资金外流 | 第37页 |
6.3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监管力度 | 第37-39页 |
6.3.1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监管方式 | 第37页 |
6.3.2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监管体系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