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农业信息化内涵界定 | 第17页 |
2.1.1 信息化概念 | 第17页 |
2.1.2 农业信息化概念 | 第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信息社会理论 | 第17-18页 |
2.2.2 信息资源理论 | 第18-19页 |
2.2.3 政府干预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20-26页 |
3.1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 第20-22页 |
3.1.1 美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 第20-21页 |
3.1.2 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 第21-22页 |
3.2 国内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 第22-24页 |
3.2.1 山西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 第22页 |
3.2.2 辽宁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 第22-24页 |
3.3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建设对绥化市的启示 | 第24-26页 |
3.3.1 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 第24页 |
3.3.2 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 | 第24-25页 |
3.3.3 重视科技人员培训优化结构 | 第25-26页 |
第4章 绥化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6-30页 |
4.1 绥化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4.1.1 起步阶段 | 第26页 |
4.1.2 快速发展阶段 | 第26页 |
4.1.3 全面建设阶段 | 第26-27页 |
4.2 绥化市农业信息化现状 | 第27-30页 |
4.2.1 农业信息化的相关政策 | 第27页 |
4.2.2 农业信息化的参与主体 | 第27-28页 |
4.2.3 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 第28页 |
4.2.4 农业信息服务环境 | 第28-30页 |
第5章 绥化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0-35页 |
5.1 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5.1.1 农业信息技术产品的研发推广难 | 第30页 |
5.1.2 参与主体职责定位不明确 | 第30-31页 |
5.1.3 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短缺 | 第31页 |
5.1.4 农业信息利用的程度不高 | 第31-32页 |
5.1.5 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 第32-33页 |
5.2 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成因 | 第33-35页 |
5.2.1 总体投入不足 | 第33页 |
5.2.2 农业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33页 |
5.2.3 农业信息化认识不足 | 第33-34页 |
5.2.4 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不完善 | 第34-35页 |
第6章 促进绥化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 第35-41页 |
6.1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 第35-36页 |
6.1.1 设立农业信息化专项持续投入资金 | 第35页 |
6.1.2 创新农业信息化社会投融资模式 | 第35-36页 |
6.2 强化农业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产业发展 | 第36-37页 |
6.2.1 制定农业信息技术产品补贴政策 | 第36页 |
6.2.2 推行农业信息服务消费减免措施 | 第36-37页 |
6.3 加强农民信息素养培训和农业信息交流 | 第37-38页 |
6.3.1 加强农民网络知识培训 | 第37页 |
6.3.2 深入了解农民信息需求 | 第37-38页 |
6.3.3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 第38页 |
6.4 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 第38-39页 |
6.4.1 开展农村岗前培训和后续教育留住农村人才 | 第38-39页 |
6.4.2 引进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 第39页 |
6.4.3 政府培育农业信息化“带头人” | 第39页 |
6.5 加快建设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 第39-41页 |
6.5.1 实行岗位负责制提供农业信息化服务 | 第39-40页 |
6.5.2 建立多种形式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 第40页 |
6.5.3 实时更新农业服务信息整合农业信息化资源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