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引言 | 第16-20页 |
一、我国社会组织参与自然灾害救助的现状 | 第20-26页 |
(一) 现行法律法规对社会组织参与自然灾害救助的规定 | 第21-24页 |
(二) 社会组织参与自然灾害救助的实践 | 第24-26页 |
二、社会组织参与自然灾害救助相关法律问题 | 第26-32页 |
(一) 社会组织获得参与自然灾害救助的资格困难 | 第26-27页 |
(二) 社会组织参与自然灾害救助活动中的法律规范缺失 | 第27-28页 |
(三) 在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与政府的法律关系不明确 | 第28-29页 |
(四) 社会组织的法律责任问题规定不明确 | 第29-30页 |
(五) 法律监管能力赢弱,社会组织公信力不足 | 第30-31页 |
(六) 社会组织评估、退出机制不健全 | 第31-32页 |
三、我国社会组织参与自然灾害救助困境的成因 | 第32-36页 |
(一) 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制度僵化 | 第32-33页 |
(二) 社会组织的法律制度顶层设计不足 | 第33页 |
(三) 政府过度参与社会组织事务 | 第33-35页 |
(四) 监督体系不健全 | 第35-36页 |
四、域外经验借鉴 | 第36-42页 |
(一) 域外社会组织的登记制度 | 第36-38页 |
1、新加坡对社会组织强制登记监管 | 第36-37页 |
2、德国的选择性强制社团登记 | 第37-38页 |
(二) 域外社会组织动态法律关系发展经验 | 第38-39页 |
1、英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 | 第38-39页 |
2、英国志愿部门之间的伞状组织形式联合 | 第39页 |
(三) 域外对社会组织进行法律制度的严格监督 | 第39-40页 |
1、美国通过专门法案加强监管 | 第39-40页 |
2、台湾地区注重社会组织内部制度建设和自我监督 | 第40页 |
(四) 小结 | 第40-42页 |
五、提高社会组织有效参与自然灾害救助的对策 | 第42-47页 |
(一) 完善社会组织登记制度 | 第43页 |
(二) 加强立法,做好社会组织发展的"顶层设计" | 第43-44页 |
(三) 进行专门立法明确社会组织与政府的法律关系 | 第44页 |
(四) 完善社会组织再联合制度,实现资源共享 | 第44-45页 |
(五) 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 第45-46页 |
1、加强组织内部监督制度建设 | 第45页 |
2、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 | 第45-46页 |
(六) 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及社会组织退出机制 | 第46-47页 |
1、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 第46页 |
2、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组织退出机制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况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