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民间文学论文

吴方言区小卷研究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引言第11-15页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5页
        一. 宝卷的研究状况第11-12页
        二. 小卷的研究状况以及吴方言区小卷的定义第12-15页
第一章 吴方言区小卷概况第15-35页
    1.1 吴方言区小卷的产生和发展第15-19页
    1.2 吴方言区小卷的分类第19-26页
        1.2.1 神话传说类第19-20页
        1.2.2 寓言故事类第20-21页
        1.2.3 讲唱历史类第21-23页
        1.2.4 新闻时事类第23-24页
        1.2.5 劝世文类第24-26页
    1.3 吴方言区小卷的形式第26-31页
        1.3.1 一般民间宝卷形式第26-28页
        1.3.2 诗赞体形式第28-31页
    1.4 吴方言区小卷和北方小卷的对比第31-35页
第二章 《花名宝卷》研究专题第35-43页
    2.1 《花名宝卷》的源出第35-40页
        2.1.1 孟姜女调与春调第35页
        2.1.2 孟姜女调与宝卷第35-37页
        2.1.3 孟姜女调与小卷第37-40页
    2.2 《花名宝卷》的流行第40-42页
    2.3 《花名宝卷》的价值和影响第42-43页
第三章 吴方言区小卷的价值和发展第43-55页
    3.1 吴方言区小卷对宝卷的意义和作用第43-45页
        3.1.1 吴方言区小卷是宝卷精华的浓缩第43-44页
        3.1.2 吴方言区小卷是民间宝卷娱乐化的标志第44-45页
        3.1.3 吴方言区小卷对宝卷的宣传作用第45页
    3.2 吴方言区小卷的价值第45-51页
        3.2.1 对通俗小说的改编第46-47页
        3.2.2 对吴方言区民歌小调的保存第47-48页
        3.2.3 对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传承第48-49页
        3.2.4 对吴地民众的影响第49-51页
    3.3 吴方言区小卷的发展第51-55页
        3.3.1 吴方言区小卷的发展现状第51-53页
        3.3.2 吴方言区小卷在新时代的转型发展探索第53-55页
结语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63-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王安石《庄周论》影响下的北宋中期注庄特色
下一篇:文莹笔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