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前言 | 第13-22页 |
·番茄褪绿病毒病害简介 | 第13-19页 |
·番茄褪绿病毒的分类及基因组特征 | 第13-14页 |
·番茄褪绿病毒的传播媒介及方式 | 第14-15页 |
·番茄褪绿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第15-17页 |
·番茄褪绿病毒病发生情况及田间寄主范围 | 第17页 |
·番茄褪绿病毒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番茄褪绿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 第18-19页 |
·适当调整播种和定植期 | 第18页 |
·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 第18页 |
·物理防控 | 第18页 |
·化学防控 | 第18-19页 |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的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RT-LAMP的原理 | 第19-20页 |
·引物设计 | 第20页 |
·反应体系 | 第20页 |
·扩增反应 | 第20页 |
·反应产物检测 | 第20-21页 |
·RT-LAMP的应用 | 第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9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2-23页 |
·病毒样品的采集 | 第22页 |
·试剂与耗材 | 第22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所需试剂及配制 | 第23页 |
·番茄褪绿病毒的鉴定及检测 | 第23-31页 |
·样品RNA提取 | 第23-24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4-25页 |
·反转录cDNA的合成 | 第25-26页 |
·PCR扩增 | 第26-27页 |
·检测引物ToCV1/ToCV2的PCR扩增 | 第26页 |
·外壳蛋白CP的PCR扩增 | 第26页 |
·热激蛋白HSP70的PCR扩增 | 第26-27页 |
·PCR产物的克隆及测序 | 第27-30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DNA片段回收 | 第27-28页 |
·连接载体 | 第28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8-29页 |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 第29页 |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 第29-30页 |
·重组克隆的PCR鉴定 | 第30页 |
·序列分析 | 第30-31页 |
·复合侵染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鉴定与检测 | 第31-33页 |
·样品DNA提取 | 第31-32页 |
·引物的合成 | 第32页 |
·TYLCV DNA-A全基因组克隆 | 第32页 |
·PCR产物的克隆及测序 | 第32-33页 |
·序列分析 | 第33页 |
·番茄褪绿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 第33-34页 |
·样品RNA提取 | 第33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3页 |
·初始反应体系 | 第33页 |
·RT-LAMP的体系优化 | 第33-34页 |
·RT-LAMP的特异性检测 | 第34页 |
·RT-LAMP的灵敏度检测 | 第34页 |
·RT-LAMP的田间应用 | 第34页 |
·番茄褪绿病毒全基因组的PCR扩增 | 第34-39页 |
·PCR产物的克隆及测序 | 第38页 |
·序列分析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59页 |
·番茄褪绿病毒 | 第39-43页 |
·山东省番茄褪绿病毒检测 | 第39页 |
·山东省ToCV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扩增 | 第39-41页 |
·山东省ToCV分离物热激蛋白基因扩增 | 第41-43页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与番茄褪绿病毒复合侵染的鉴定 | 第43-45页 |
·TYLCV检测扩增 | 第43页 |
·复合侵染中TYLCV DNA-A山东寿光番茄分离物全长序列扩增 | 第43-44页 |
·序列分析 | 第44-45页 |
·TOCV RT-LAMP的建立与测试 | 第45-49页 |
·ToCV RT-LAMP优化体系 | 第45-47页 |
·ToCV RT-LAMP的特异性试验 | 第47-48页 |
·ToCV RT-LAMP的灵敏度试验 | 第48页 |
·ToCV RT-LAMP的田间应用 | 第48-49页 |
·TOCV山东寿光分离物(TOCV-SDSG)全基因组扩增及序列分析 | 第49-59页 |
·ToCV-SDSG RNA1全长扩增及序列分析 | 第49-53页 |
·ToCV-SDSG RNA2全长扩增及序列分析 | 第53-59页 |
4 讨论 | 第59-62页 |
·番茄褪绿病毒的检测、鉴定 | 第59-60页 |
·番茄褪绿病毒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复合侵染 | 第60页 |
·番茄褪绿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 | 第60-61页 |
·番茄褪绿病毒全基因序列分析 | 第61-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