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 ·本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1-24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1-12页 |
| ·数据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24页 |
| ·基本概念 | 第13-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 ·多源数据整合、遥感影像目视解译 | 第17-18页 |
| ·景观分类及灌排渠系的精度评价 | 第18-21页 |
| ·样方布局 | 第21-22页 |
| ·景观指数的确定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景观格局变化的分析与结果 | 第24-32页 |
| ·灌排渠系演变分析 | 第24-25页 |
| ·耕地格局变化分析 | 第25-29页 |
| ·盐渍地面积变化分析 | 第29-30页 |
| ·荒漠灌木林面积变化分析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 第32-38页 |
| ·灌排渠系的发展 | 第32页 |
| ·引起耕地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 第32-35页 |
| ·盐碱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 第35-3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 致谢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