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7页 |
1 苏云金芽孢杆菌 | 第15-19页 |
·Bt毒素的产生过程 | 第15页 |
·Bt毒素的种类 | 第15-16页 |
·杀虫晶体蛋白的分类及命名 | 第16-17页 |
·杀虫晶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 第17-19页 |
2 昆虫中Cry毒素的受体蛋白 | 第19-27页 |
·碱性磷酸酯酶 | 第19-21页 |
·氨肽酶N | 第21-22页 |
·ABC转运蛋白 | 第22-24页 |
·钙粘蛋白 | 第24-27页 |
·其它受体 | 第27页 |
3 Cry毒素的作用机制 | 第27-31页 |
·连续结合模型 | 第28-29页 |
·信号转导模型 | 第29-30页 |
·两种主要模型的比较 | 第30页 |
·其它模型 | 第30-31页 |
4 昆虫对Bt毒素抗性的产生 | 第31-33页 |
·肠道消化酶的作用 | 第31-32页 |
·Bt毒素受体的作用 | 第32-33页 |
·昆虫对Bt毒素的防御反应 | 第33页 |
5 甜菜夜蛾的为害和防治 | 第33-35页 |
·甜菜夜蛾的发生与为害 | 第33-34页 |
·甜菜夜蛾对Cry1Ca的敏感性分析 | 第34-35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5-37页 |
第二章 膜结合型碱性磷酸酯酶基因的克隆及其与Cry1Ca的相互作用 | 第37-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9页 |
·供试昆虫 | 第38-39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9-41页 |
·SeALP全长的获得及序列分析 | 第41-43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43-45页 |
·SeALP与Cry1Ca和Cry1Ac的配体印记结合分析 | 第45页 |
·幼虫饲喂SeALP-dsRNA及其对Cry1Ca敏感性影响 | 第45-46页 |
·qPCR反应 | 第46-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9页 |
·SeALP全长的获得和序列分析 | 第49-52页 |
·SeALP的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 | 第52-55页 |
·SeALP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蛋白纯化 | 第55页 |
·SeALP与Cry1Ca和Cry1Ac的竞争性结合分析 | 第55-56页 |
·甜菜夜蛾幼虫SeALP的表达水平降低后对Cry1Ca敏感性的影响 | 第56-59页 |
3 讨论 | 第59-63页 |
第三章 氨肽酶N基因的克隆及RNAi对Cry1Ca敏感性的影响 | 第63-7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7页 |
·供试昆虫 | 第64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64页 |
·SeAPN全长的获得及序列分析 | 第64-65页 |
·幼虫饲喂SeAPN-dsRNA及其对Cry1Ca敏感性影响 | 第65页 |
·qPCR反应 | 第65-6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7-74页 |
·SeAPN全长的获得和序列分析 | 第67-70页 |
·SeAPN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 | 第70-73页 |
·干扰SeAPN后对Cry1Ca敏感性的影响 | 第73-74页 |
3 讨论 | 第74-77页 |
第四章 甜菜夜蛾ABCC2基因的克隆及其与Cry1Ca的相互作用 | 第77-9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8-85页 |
·供试昆虫 | 第78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78页 |
·SeABCC2全长的获得及序列分析 | 第78-80页 |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 | 第80-81页 |
·重组杆状病毒在Sf9细胞中的表达及检测 | 第81-83页 |
·Cry1Ca和Cry1Ac对感染重组病毒的Sf9昆虫细胞的毒性分析 | 第83页 |
·幼虫饲喂SeABCC2-dsRNA及其对Cry1Ca敏感性影响 | 第83-84页 |
·qPCR反应 | 第84-8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5-97页 |
·SeABCC2的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 | 第85-91页 |
·SeABCC2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 | 第91-92页 |
·SeABCC2在Sf9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检测 | 第92-93页 |
·Cry1Ca和Cry1Ac对感染重组病毒SeABCC2的Sf9昆虫细胞的毒性分析 | 第93-96页 |
·幼虫饲喂SeABCC2-dsRNA及其对Cry1Ca敏感性影响 | 第96-97页 |
3 讨论 | 第97-99页 |
第五章 甜菜夜蛾钙粘蛋白与Cry1Ca的相互作用 | 第99-11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9-104页 |
·供试昆虫 | 第99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99页 |
·甜菜夜蛾钙粘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99-100页 |
·rSeCad1bp和rHaBtRp的原核表达和纯化 | 第100页 |
·rSeCad1bp和rHaBtRp与Cry1Ca和Cry1Ac的竞争性结合分析 | 第100-101页 |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 | 第101-102页 |
·重组Bacmid DNA在Sf9细胞中转染效果的检测 | 第102页 |
·Cry1Ca和Cry1Ac对感染重组病毒的Sf9昆虫细胞的毒性分析 | 第102-103页 |
·幼虫饲喂SeCad1b-dsRNA后对Cry1Ca敏感性影响 | 第103页 |
·qPCR反应 | 第103-10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4-114页 |
·甜菜夜蛾SeCadlb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104-106页 |
·rSeCadlbp和rHaBtRp与Cry1Ca和Cry1Ac的竞争性结合分析 | 第106-107页 |
·重组Bacmind DNA在Sf9昆虫细胞中转染效果的检测 | 第107-108页 |
·Cry1Ca对表达SeCadlb或HaBtR的Sf9昆虫细胞的毒性分析 | 第108-111页 |
·Cry1Ac对表达HaBtR或SeCadlb的Sf9昆虫细胞的毒性分析 | 第111-113页 |
·幼虫饲喂SeCad1b-dsRNA后对Cry1Ca敏感性影响 | 第113-114页 |
3 讨论 | 第114-117页 |
全文总结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43页 |
致谢 | 第143-14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