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疆维吾尔族生活习俗的集合住宅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 ·国外伊斯兰集合住宅相关理论与研究 | 第12-14页 |
| ·国内维吾尔族建筑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 ·新疆地区集合住宅研究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8页 |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维吾尔族传统居住空间特征与现状调研分析 | 第19-51页 |
| ·维吾尔族生活习惯与民族习俗 | 第19-21页 |
| ·热爱自然 | 第19页 |
| ·热衷邻里交往 | 第19-20页 |
| ·注重家族聚居 | 第20页 |
| ·重视私人领域 | 第20-21页 |
| ·维吾尔族传统居住空间的基本特征 | 第21-32页 |
| ·公共活动的中心——巴扎 | 第21-23页 |
| ·自由形态的开放空间 | 第23-26页 |
| ·居室的核心——夏室和阿以旺 | 第26-29页 |
| ·封闭的居室 | 第29-30页 |
| ·其他空间特征 | 第30-32页 |
| ·新疆地区传统民居及集合住宅现状调研 | 第32-50页 |
| ·实例选择及意见采集 | 第32-35页 |
| ·喀什高台民居调研 | 第35-37页 |
| ·英吉沙县恰喀村民居调研 | 第37-46页 |
| ·维吾尔族聚集区集合住宅现状调研 | 第46-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三章 聚居式布局重塑 | 第51-69页 |
| ·街坊式社区模式营造 | 第51-56页 |
| ·开放社区 | 第51-52页 |
| ·均质路网 | 第52-54页 |
| ·密集布局 | 第54-56页 |
| ·多层次开放空间建构 | 第56-61页 |
| ·综合性巴扎 | 第56-58页 |
| ·街巷中的开放空间——小巴扎 | 第58-60页 |
| ·檐下的交往空间 | 第60-61页 |
| ·院落式组团空间塑造 | 第61-67页 |
| ·内向型空间布局 | 第61-65页 |
| ·低层住宅院落式布局 | 第65页 |
| ·多层住宅围合式布局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四章 传统院居原型再现 | 第69-93页 |
| ·非单元式空间组合 | 第69-76页 |
| ·户型单元水平延展 | 第69-74页 |
| ·选择性交通 | 第74-76页 |
| ·多层次院落设置 | 第76-83页 |
| ·共享式“阿以旺” | 第77-79页 |
| ·空中夏室 | 第79-81页 |
| ·廊下空间 | 第81-83页 |
| ·内向建筑形态 | 第83-93页 |
| ·封闭的外墙与遮阳 | 第83-88页 |
| ·活跃的内庭与露台 | 第88-90页 |
| ·符号象征与隐喻 | 第90-93页 |
| 第五章 弹性户型单元建构 | 第93-107页 |
| ·户型组合的菜单式设计 | 第93-95页 |
| ·住户参与性设计 | 第93-94页 |
| ·多样户型选择 | 第94-95页 |
| ·户型平面的弹性设计 | 第95-103页 |
| ·可拓展户型 | 第95-98页 |
| ·中性平面组合 | 第98-99页 |
| ·适应性结构布局 | 第99-103页 |
| ·现代功能的弹性融入 | 第103-104页 |
| ·檐廊的现代演绎 | 第103-104页 |
| ·冬室的现代设计 | 第104页 |
| ·客室的功能转变 | 第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7-109页 |
| ·结论 | 第107-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3页 |
| 附录1 概念设计图 | 第113-121页 |
| 附录2 | 第121-123页 |
| 作者简介 | 第123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3-125页 |
| 致谢 | 第125-126页 |
| 附件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