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和论文概要 | 第14-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论文概要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分析 | 第16-27页 |
·国外相关研究分析 | 第16-21页 |
·理论研究 | 第16-18页 |
·实践经验 | 第18-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国内相关研究分析 | 第21-24页 |
·保护发展历程 | 第21页 |
·理论研究 | 第21-24页 |
·小结 | 第24页 |
·相关理论分析 | 第24-2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页 |
·区位理论 | 第24-25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5页 |
·环境承载力理论 | 第25页 |
·旅游系统理论 | 第25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7-35页 |
·古镇旅游产业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第一阶段:古镇旅游产业崭露头角 | 第27页 |
·第二阶段:古镇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 第27-28页 |
·第三阶段:古镇旅游产业发展造成诸多问题 | 第28页 |
·古镇差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古镇旅游产业发展雷同化 | 第28-30页 |
·古镇旅游产业发展单一化 | 第30-31页 |
·其他问题 | 第31-32页 |
·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客观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主观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对于江南水乡古镇差异因子的分析 | 第35-43页 |
·区位环境差异 | 第35-36页 |
·区位空间差异 | 第35页 |
·外部交通差异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页 |
·周边环境差异 | 第36-38页 |
·古镇与市区的关系 | 第36-37页 |
·古镇与附近村庄的关系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页 |
·古镇自身构成差异 | 第38-43页 |
·古镇自身格局特征 | 第38-39页 |
·文化特色差异分析 | 第39-40页 |
·环境景观差异分析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规划层面对江南水乡古镇差异化发展的引导 | 第43-50页 |
·城市规划层面对古镇差异化发展的引导 | 第43-47页 |
·总体规划对古镇差异化发展的引导 | 第43-45页 |
·旅游专项规划对古镇差异化发展的引导 | 第45-47页 |
·城市设计层面对古镇差异化发展的引导 | 第47-50页 |
·城市设计在宏观层面对古镇差异化发展的引导 | 第47-48页 |
·城市设计在中观层面对古镇差异化发展的引导 | 第48-49页 |
·城市设计在微观层面对古镇差异化发展的引导 | 第49-50页 |
第六章 江南水乡古镇差异化发展的原则与策略 | 第50-60页 |
·差异化发展的前提 | 第50页 |
·前提一:保护 | 第50页 |
·前提二:可持续发展 | 第50页 |
·差异化发展的原则 | 第50-51页 |
·彰显特色原则 | 第50-51页 |
·市场导向原则 | 第51页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51页 |
·区域联合原则 | 第51页 |
·差异化发展的目标 | 第51-52页 |
·差异化发展的策略 | 第52-60页 |
·基于区位环境差异的古镇发展 | 第52-55页 |
·基于周边环境差异的古镇发展途径 | 第55-57页 |
·基于古镇自身构成差异的古镇发展途径 | 第57-58页 |
·古镇差异化旅游线路的设计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七章 实例研究——以昆山古镇周庄、千灯和锦溪为例 | 第60-73页 |
·三个古镇的差异因子分析 | 第60-65页 |
·区位环境差异分析 | 第60页 |
·周边环境差异分析 | 第60-61页 |
·自身构成差异分析 | 第61-64页 |
·差异发展条件对比 | 第64-65页 |
·三个古镇差异化发展的策略 | 第65-71页 |
·结合交通环境因素的发展策略 | 第65-66页 |
·结合周边环境因素的发展策略 | 第66页 |
·结合自身构成的发展策略 | 第66-70页 |
·联合发展策略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