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矿区煤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引言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课题来源及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 第16-20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6-17页 |
·矿区构造 | 第17页 |
·煤层构造 | 第17-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地层对比与沉积模式 | 第20-27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20-21页 |
·太原组沉积特征 | 第21-23页 |
·山西组沉积特征 | 第23-24页 |
·沉积体系对煤层发育的影响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煤储层精细描述 | 第27-35页 |
·煤岩厚度 | 第27页 |
·煤岩显微组分 | 第27-29页 |
·煤质特征 | 第29-31页 |
·煤体结构 | 第31-34页 |
·煤体结构分层划分 | 第31页 |
·煤体结构分布规律 | 第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煤储层测井反演与煤岩类型解释 | 第35-47页 |
·测井资料反演、滤波、降噪处理 | 第35-37页 |
·反演、滤波、降噪处理方法 | 第35-36页 |
·反演结果 | 第36-37页 |
·基于测井资料的煤岩类型解释 | 第37-43页 |
·煤岩类型对测井曲线的响应关系 | 第37-38页 |
·煤岩类型定性解释方法 | 第38-43页 |
·煤岩类型分布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6章 煤层气渗透率及约束因素 | 第47-58页 |
·渗透率—微裂隙因子数学模型 | 第47-49页 |
·割理发育的控制因素 | 第47-48页 |
·割理与煤岩类型的关系 | 第48-49页 |
·微裂隙和渗透率的关系 | 第49页 |
·渗透率—地应力因子数学模型 | 第49-56页 |
·地应力分布特点 | 第50页 |
·地应力测量 | 第50-53页 |
·地应力与渗透率的关系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7章 煤储层三维地质建模 | 第58-74页 |
·煤储层构造模型 | 第58-61页 |
·断层模型 | 第58-59页 |
·层面模型 | 第59页 |
·网格设计 | 第59-61页 |
·煤层岩相模拟 | 第61-63页 |
·确定性建模简介 | 第61-62页 |
·煤岩相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地应力分布模型 | 第63-65页 |
·物性参数随机模拟 | 第65-71页 |
·随机性建模简介 | 第65-67页 |
·渗透率参数随机模拟 | 第67-69页 |
·孔隙度参数随机模拟 | 第69-71页 |
·模型评价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