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高产夏玉米密植效应与耐密机理研究及其氮素调控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7页
1 前言第17-25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17-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5页
     ·玉米耐密性第18-19页
       ·耐密型品种与耐密性的概念第18页
       ·耐密性评价指标与方法第18-19页
     ·玉米耐密性与株型性状第19-20页
       ·叶型第19页
       ·茎型第19页
       ·穗型第19-20页
       ·根型第20页
     ·玉米耐密性与玉米生理特性第20-23页
       ·玉米耐密性与碳代谢第20-22页
       ·玉米耐密性与氮代谢第22-23页
     ·玉米耐密性与差异蛋白组分第23-24页
       ·蛋白质组学研究概述第23页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第23页
       ·玉米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3-24页
     ·玉米耐密性与籽粒产量与构成第24-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36页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材料第25页
   ·试验设计第25-26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6-35页
     ·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和收获指数第26页
     ·植株性状和茎秆形态结构第26-27页
     ·茎秆机械强度第27页
       ·硬皮穿刺强度第27页
       ·茎秆弯曲性能第27页
     ·群体透光率第27页
     ·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第27页
     ·根系生长发育第27-28页
       ·取样方法第27-28页
       ·根系相关指标的测定第28页
     ·氮素含量测定及氮效率计算第28页
     ·~(13)C与~(15)N峰度值测定第28-30页
       ·不同器官~(13)C同化物第28-30页
     ·碳、氮代谢酶活性第30-31页
     ·叶片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第31-35页
       ·蛋白质样品制备第31-33页
       ·水化与等电聚焦第33页
       ·IPG胶条的平衡第33页
       ·SDS一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33-34页
       ·考马斯亮蓝染色第34页
       ·蛋白凝胶成像与分析第34页
       ·蛋白点的质谱分析第34-35页
       ·蛋白数据库的搜索鉴定第35页
   ·数据分析第35-36页
3.结果分析第36-79页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36-39页
     ·子粒产量第36-37页
     ·产量构成因素第37-38页
     ·群体干物质积累第38-39页
     ·完熟期干物质分配第39页
   ·种植密度及施氮对夏玉米抗倒伏相关指标的影响第39-46页
     ·倒伏率第39-40页
     ·株高、穗位高及穗位系数第40-41页
     ·夏玉米茎秆基部第3节间形态第41-42页
     ·茎秆机械性能第42-43页
     ·茎秆解剖结构第43-44页
     ·相关性分析第44-45页
     ·逐步回归分析第45-46页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第46-52页
     ·叶面积指数第46-47页
     ·冠层透光率第47-48页
     ·叶绿素含量第48-49页
     ·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第49-51页
     ·光合酶活性第51-52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第51页
       ·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第51-52页
   ·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对夏玉米碳氮比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第52-61页
     ·吐丝期及完熟期不同器官~(13)C同化物分配第52页
     ·吐丝期叶片及茎鞘碳氮比第52-55页
     ·完熟期叶片及茎鞘碳氮比第55-56页
     ·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第56-57页
     ·氮素转运效率第57-59页
     ·氮代谢酶活性第59-61页
       ·谷氨酰胺合成酶(GS)第59-60页
       ·谷氨酸合成酶(GOGAT)第60-61页
       ·谷氨酸脱氢酶(GDH)第61页
   ·根系生长及~(15)N吸收第61-68页
     ·根系生物量第61-62页
     ·根冠比第62页
     ·总根长及根长密度第62-63页
     ·不同土层根长密度分布第63-64页
     ·总根系面积及活跃吸收面积第64-65页
     ·不同土层吸收面积占总吸收面积比例第65-66页
     ·不同土层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占活跃吸收面积比例第66-67页
     ·肥料氮与土壤氮吸收第67-68页
   ·增密对不同耐密型夏玉米穗位叶蛋白质组学特性的影响第68-79页
     ·增密对ZD958花后叶片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第68-71页
       ·增密对ZD958花后叶片蛋白质组表达结果分析第68-71页
     ·增密对LD981花后叶片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第71-75页
       ·增密对ZD958花后叶片蛋白质组表达结果分析第71页
       ·主要功能分类第71-75页
     ·密度相关蛋白第75-79页
       ·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第75-77页
       ·代谢相关蛋白第77-78页
       ·胁迫与防御相关蛋白第78-79页
4 讨论第79-89页
   ·增密及施氮对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79-80页
   ·增密对夏玉米抗倒伏性能的影响第80-82页
   ·增密及施氮对夏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第82-83页
   ·增密及施氮对夏玉米碳氮比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第83-85页
   ·增密对夏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第85-86页
   ·增密夏玉米穗位叶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影响第86-89页
     ·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第87页
     ·代谢相关蛋白第87-88页
     ·逆境胁迫响应蛋白第88-89页
5 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iRNA和siRNA策略抗水稻条纹病毒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研究
下一篇:细胞分裂素参与氮素调控小麦分蘖发育的作用机制及构建合理群体结构的化控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