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地区小麦农家种麦长管蚜抗性调查与兰麦抗蚜相关基因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小麦蚜虫的形态识别 | 第11-12页 |
·麦长管蚜 | 第11页 |
·禾谷缢管蚜 | 第11-12页 |
·麦无网蚜 | 第12页 |
·麦二叉蚜 | 第12页 |
·蚜虫对小麦的危害 | 第12-13页 |
·我国小麦受麦蚜危害的状况 | 第12页 |
·麦长管蚜危害小麦产量 | 第12-13页 |
·麦长管蚜危害小麦品质 | 第13页 |
·小麦抗麦长管蚜机制 | 第13-14页 |
·小麦形态学特征抗蚜性 | 第13页 |
·生理生化物质抗蚜性 | 第13-14页 |
·小麦营养物质的抗蚜性 | 第14页 |
·小麦次生物质的抗蚜性 | 第14页 |
·抗麦长管蚜小麦种植资源筛选和鉴定 | 第14-15页 |
·脂氧合酶 | 第15-16页 |
·脂氧合酶概述 | 第15页 |
·LOX的功能 | 第15-16页 |
·LOX途径 | 第16页 |
·实验总技术路线及意义 | 第16-18页 |
·总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陕南地区小麦农家种麦长管蚜抗性鉴定 | 第18-28页 |
·引言 | 第1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试验样品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实验结果 | 第20-26页 |
·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鉴定 | 第20-22页 |
·田间农艺性状调查 | 第22-26页 |
·讨论 | 第26-28页 |
·抗麦长管蚜鉴定方法的选择 | 第26-27页 |
·34份陕南小麦农家种农艺性状合评价 | 第27-28页 |
第三章 Tt LOX2基因克隆及序列特性分析 | 第28-42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基因克隆 | 第29页 |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9页 |
·试验样品 | 第29页 |
·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9-30页 |
·实验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TtLOX2基因序列的电子克隆 | 第31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1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31页 |
·反转录和cDNA的检测 | 第31-32页 |
·TtLOX2基因第一片段和第二片段的扩增 | 第32-33页 |
·TtLOX2基因目的片段的切胶、纯化回收 | 第33页 |
·回收的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33页 |
·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33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33页 |
·序列测定 | 第33页 |
·序列特性分析 | 第33-34页 |
·实验结果 | 第34-40页 |
·TtLOX2基因序列 | 第34-37页 |
·TtLOX2基因理化性质分析 | 第37页 |
·TtLOX2基因信号肽及亚细胞定位预测 | 第37-38页 |
·TtLOX2蛋白跨膜结构域预测及亲水性预测 | 第38页 |
·二级结构预测 | 第38-39页 |
·LOXs同源性及进化树分析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