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3页 |
(一) 国内外对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及评述 | 第14-21页 |
(二) 国内外对上海自贸区及其政策的研究 | 第21-23页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23-27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三) 政策评估的框架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7-34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27-29页 |
(一) 政府职能转变 | 第27-28页 |
(二) 政策 | 第28-29页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29-34页 |
(一) 软系统方法论 | 第29-31页 |
(二)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1-34页 |
第三章 上海自贸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政策现状分析 | 第34-43页 |
一、上海自贸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政策目标分解 | 第34-35页 |
(一) 上海自贸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 第34页 |
(二) 保障上海自贸区政府职能转变目标实现的举措分析 | 第34-35页 |
二、上海自贸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政策文本采集 | 第35-36页 |
三、上海自贸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政策梳理 | 第36-43页 |
(一) 基于不同主体的政策梳理 | 第36-38页 |
(二) 基于各举措模块的政策梳理 | 第38-40页 |
(三) 协同政策的梳理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基于SSM的政策制定环节的成效研究 | 第43-57页 |
一、上海自贸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CATWOE分析与根定义的构建 | 第43-45页 |
(一) 整体层面的CATWOE六要素分析 | 第43-44页 |
(二) 整体层面的根定义 | 第44-45页 |
二、上海自贸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政策制定环节的成效分析 | 第45-57页 |
(一) “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政策制定成效 | 第45-47页 |
(二)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应用”的政策制定成效 | 第47-49页 |
(三) “推动信息公开制度创新”的政策制定成效 | 第49-50页 |
(四) “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协助工作机制”的政策制定成效 | 第50-52页 |
(五) “加强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应用”的政策制定成效 | 第52-53页 |
(六) “建立综合执法体系”的政策制定成效 | 第53-54页 |
(七) “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的政策制定成效 | 第54-55页 |
(八) “推动权益保护制度创新”的政策制定成效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政策执行环节的成效研究 | 第57-76页 |
一、上海自贸区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利益相关者的辨识、抽样及信息采集 | 第57-60页 |
(一)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 第57-58页 |
(二) 调查对象的选取与信息采集 | 第58-60页 |
二、上海自贸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政策执行环节成效分析 | 第60-76页 |
(一) “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政策执行成效 | 第60-62页 |
(二)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应用”的政策执行成效 | 第62-65页 |
(三) “推动信息公开制度创新”的政策执行成效 | 第65-69页 |
(四) “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协助工作机制”的政策执行成效 | 第69页 |
(五) “加强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应用”的政策执行成效 | 第69-70页 |
(六) “建立综合执法体系”的政策执行成效 | 第70-71页 |
(七) “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的政策执行成效 | 第71-72页 |
(八) “推动权益保护制度创新”的政策执行成效 | 第72-76页 |
第六章 上海自贸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与建议 | 第76-87页 |
一、上海自贸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 | 第76-82页 |
(一) 上海自贸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效 | 第76-79页 |
(二) 上海自贸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 | 第79-82页 |
二、上海自贸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政策建议 | 第82-84页 |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4-87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84-85页 |
(二) 不足与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附录一:上海自贸区政府职能转变的政策名录 | 第92-101页 |
附录二:“信息公开”及“一站式”政务服务调查问卷 | 第101-106页 |
附录三:自贸区企业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106-111页 |
后记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