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制动系统论文

车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执行部件关键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8-11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1-12页
   ·本章小结第12-13页
第2章 车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简介第13-21页
   ·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结构组成第13-17页
     ·电机第14-15页
     ·减速装置第15页
     ·运动转换装置第15-16页
     ·制动器第16-17页
   ·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第17-19页
   ·车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性能优点第19页
   ·车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功能第19-20页
     ·驻车制动功能第20页
     ·动态紧急制动功能第20页
     ·坡道起步功能第20页
     ·自动驻车AUTOHOLD功能第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车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机械方案设计第21-28页
   ·车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测试平台的搭建第21-26页
     ·车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试验平台的设计第21页
     ·车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试验平台的搭建第21-26页
     ·车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试验平台的三维建模第26页
   ·车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机械方案可行性分析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4章 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制动卡钳的静力学分析第28-34页
   ·制动卡钳的静力学分析第28-31页
     ·制动卡钳夹紧力的设计计算第28页
     ·制动卡钳夹紧力的试验测试第28-29页
     ·制动卡钳静力学有限元分析第29-31页
   ·制动卡钳的疲劳寿命预测第31-33页
   ·本章小节第33-34页
第5章 盘式制动器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4-40页
   ·盘式制动器制动过程的理论分析第34-38页
     ·摩擦生热理论第34-36页
     ·接触理论第36页
     ·传热学理论第36-37页
     ·盘式制动器热结构耦合求解方法第37-38页
     ·模态分析理论第38页
   ·盘式制动器总体研究方案的确定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6章 车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关键部件的模态分析第40-50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模态分析的流程第41-42页
   ·制动盘的模态分析第42-45页
     ·制动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2页
     ·制动盘的模态分析结果第42-45页
   ·摩擦片的模态分析第45-48页
     ·摩擦片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5-46页
     ·摩擦片的模态分析结果第46-48页
   ·模态结果分析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7章 盘式制动器的热结构耦合分析第50-73页
   ·驻车制动制动力的检验第50-52页
     ·国家标准对乘用车驻车制动性能的基本要求第50页
     ·坡道驻车制动模型的建立和参数计算第50-52页
   ·行车制动边界条件的确定第52-59页
     ·行车制动工况的确定第53-56页
     ·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第56-58页
     ·热流分配系数及接触面间的热传导系数第58页
     ·施加边界条件第58-59页
   ·制动盘温度场分析第59-66页
     ·制动盘表面的温度场分布第59-61页
     ·制动盘工作表面的径向温度分布第61-62页
     ·制动盘工作表面的周向温度分布第62-63页
     ·制动盘工作表面的轴向温度分布第63-66页
   ·制动盘应力场分析第66-70页
     ·制动盘工作表面的等效应力场分布第66-67页
     ·制动盘工作表面的径向应力场分布第67-68页
     ·制动盘工作表面的周向应力场分布第68-69页
     ·制动盘工作表面的轴向应力场分布第69-70页
   ·摩擦片的接触压力场和温度场分布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总结与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极限工况下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LabVIEW的电动汽车电驱系统实验台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