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煤储层物性特征与综合评价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26页
   ·选题来源及意义第16-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国内外煤储层物性特征及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第18-19页
     ·柴北缘煤储层物性特征研究进展第19-2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21页
   ·完成的工作量、研究成果及创新点第21-26页
     ·完成主要工作量第21-22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22-23页
     ·论文创新点第23-26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26-42页
   ·研究区范围第26页
   ·区域构造格架及控煤构造样式第26-35页
     ·区域构造地质背景第27页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第27-30页
     ·区域断裂系统及控煤样式第30-35页
   ·柴北缘侏罗系含煤地层第35-37页
   ·柴北缘侏罗系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第37-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柴北缘侏罗系煤储层吸附特征及主控因素第42-54页
   ·测试方法第42页
   ·煤层气的赋存状态和吸附特征第42-43页
   ·柴北缘侏罗系煤储层吸附特征第43-45页
   ·柴北缘侏罗系煤储层吸附性影响的主控因素分析第45-51页
     ·煤变质程度对煤的吸附能力的影响第45-46页
     ·煤岩有机显微组分的影响第46页
     ·煤质的影响第46-47页
     ·煤体结构的影响第47-49页
     ·温度的影响第49-51页
     ·水分的影响第51页
   ·本章小结第51-54页
第四章 柴北缘侏罗系煤储层孔-裂隙结构特征第54-100页
   ·煤储层孔-裂隙结构系统及表征方法第54-57页
     ·孔裂隙系统的概述第54-55页
     ·孔裂-隙系统的测定表征方法第55-57页
   ·煤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第57-73页
     ·煤的孔隙表征参数第57-58页
     ·煤的孔隙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第58-70页
     ·典型孔隙结构模型剖析第70-73页
     ·低温液氮和高压压汞法的煤样孔隙对比分析第73页
   ·煤储层孔隙非均质性特征及其意义第73-84页
     ·煤储层吸附孔非均质性表征及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第74-82页
     ·煤储层渗流孔非均质性表征及对渗透性的影响第82-84页
   ·煤储层裂隙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第84-97页
     ·煤的宏观裂隙发育特征第85-86页
     ·内外生微裂隙发育特征第86-88页
     ·内生微裂隙发育的煤岩学控制机理第88-97页
   ·本章小结第97-100页
第五章 柴北缘侏罗系煤体变形特征及对储层结构的控制第100-120页
   ·煤体结构分布及成因机理分析第100-109页
     ·煤体结构分布特征第100-107页
     ·煤体变形的岩石力学机理第107-109页
   ·柴北缘鱼卡煤田煤体结构分布区域预测第109页
   ·不同煤体结构下的孔裂隙结构特征第109-114页
     ·孔隙结构特征第112-113页
     ·裂隙结构特征第113-114页
   ·不同煤体结构下的煤的XRD结构对比第114-117页
     ·样品的制备和测试方法第115页
     ·煤晶核的大小及面网间距的算法第115页
     ·煤体结构与煤晶核的关系第115-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20页
第六章 柴北缘侏罗系煤储层综合评价模型及有利区优选第120-130页
   ·煤储层评价的要求和方法第120-121页
     ·煤储层评价的基本要求第120页
     ·多层次模糊评判模型及评价第120-121页
   ·煤储层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第121-122页
   ·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第122-126页
   ·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区优选第126-129页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0-134页
   ·主要结论第130-133页
   ·存在问题与展望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6页
致谢第146-148页
作者简介第148-150页
图版第150-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泥基脆性材料不等长裂纹相互作用与扩展规律研究
下一篇:乌海石炭二叠纪煤中元素的分布规律和矿物质富集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