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选题背景 | 第8-11页 |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状况 | 第8-9页 |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现状与前景 | 第9-10页 |
·工程背景简介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与管理流程的建立 | 第16-22页 |
·质量保证体系 | 第16-19页 |
·质量管理学原理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 | 第16-17页 |
·质量管理体系 | 第17-19页 |
·路面工程质量管理流程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 第22-24页 |
·建立的意义 | 第22页 |
·办公自动化的系统功能 | 第22-23页 |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 | 第23-24页 |
第四章 施工质量控制指标的选择及研究 | 第24-48页 |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施工质量的评价环节 | 第24-25页 |
·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5-30页 |
·指标体系建立的流程 | 第25-27页 |
·指标的选取及汇总 | 第27-30页 |
·体系中各指标的分析 | 第30-48页 |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的方法选择 | 第31-33页 |
·传统的AHP法与改进的AHP法 | 第33-36页 |
·指标重要性的标度法选择 | 第36-40页 |
·构建判断矩阵 | 第40-41页 |
·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 第41-48页 |
第五章 基于专家评分法和PWL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评价 | 第48-92页 |
·施工质量度量方法的选择 | 第48-54页 |
·对现行质量度量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48-54页 |
·本研究推荐的质量度量方法 | 第54页 |
·专家评分法的评价标准 | 第54-81页 |
·定量的评价标准 | 第55页 |
·定性的评价标准 | 第55-56页 |
·综合评价标准 | 第56页 |
·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 | 第56-81页 |
·基于PWL的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第81-92页 |
·PWL的计算原理 | 第81-85页 |
·风险分析 | 第85-86页 |
·指标偏倚性分析 | 第86-87页 |
·合理样本容量的确定 | 第87-88页 |
·样本数据真实性检验 | 第88-90页 |
·PWL度量指标的评价标准 | 第90-92页 |
第六章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监控实例分析 | 第92-122页 |
·施工过程中指标体系测评 | 第92-120页 |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下基层施工前指标体系测评 | 第92-95页 |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中指标体系测评 | 第95-100页 |
·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施工中指标体系测评 | 第100-104页 |
·水泥混凝土上基层施工前指标体系测评 | 第104-106页 |
·水泥混凝土上基层施工中指标体系测评 | 第106-109页 |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前指标体系测评 | 第109-112页 |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中指标体系测评 | 第112-120页 |
·施工质量监控测评结果分析 | 第120-122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122-126页 |
·主要结论 | 第122-123页 |
·研究展望 | 第123-126页 |
致谢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