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双轮载人自平衡电动车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双轮载人自平衡电动车驱动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双轮载人自平衡电动车的直接转矩驱动系统 | 第16-30页 |
·双轮载人自平衡电动车的数学模型 | 第16-19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19-21页 |
·永磁同步电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19-20页 |
·永磁同步电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0页 |
·永磁同步电机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0-21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 | 第21-29页 |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电压空间矢量与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角 | 第22页 |
·电压空间矢量与定子磁链轨迹 | 第22-24页 |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建模 | 第24-27页 |
·系统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基于最大转矩电流比和弱磁控制的驱动系统全速运行 | 第30-43页 |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 第30-32页 |
·弱磁控制 | 第32-34页 |
·永磁同步电机 DTC 系统的 MTPA/FW 控制的实现 | 第34-37页 |
·永磁同步电机 DTC 系统的 MTPA/FW 控制仿真研究 | 第37-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基于 SVPWM 和模糊控制的高性能直接转矩驱动系统 | 第43-62页 |
·电压空间矢量调制的基本原理 | 第43-47页 |
·判断目标电压矢量所在扇区 | 第44-45页 |
·确定合成目标电压矢量的各基本矢量的作用时间 | 第45-46页 |
·确定扇区内各电压空间矢量的切换点 | 第46-47页 |
·SVPWM 算法的 MATLAB 模型 | 第47页 |
·基于预期电压空间矢量调制的 PMSM DTC 系统 | 第47-49页 |
·PMSM DTC 的模糊自适应 PID 转速调节器 | 第49-54页 |
·模糊控制与 PID 控制 | 第49-50页 |
·模糊自适应 PID 控制器设计 | 第50-54页 |
·系统仿真结果 | 第54-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系统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62-79页 |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62-68页 |
·系统主电路 | 第63页 |
·控制电路 | 第63-65页 |
·IGBT 驱动电路 | 第65页 |
·检测电路 | 第65-68页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8-78页 |
·系统主程序 | 第68-75页 |
·中断服务程序 | 第75-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6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