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振复合型螺杆式压电驱动器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本文研究背景以及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以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压电驱动器的概述 | 第12-18页 |
| ·压电驱动器基本原理 | 第12页 |
| ·压电驱动器的发展简史 | 第12-13页 |
| ·压电驱动器的特点 | 第13-14页 |
| ·压电驱动器的主要应用领域 | 第14-18页 |
| ·模态复合型压电驱动器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纵弯复合型超声波驱动器 | 第18-19页 |
| ·纵扭复合型超声波驱动器 | 第19-20页 |
| ·纵振复合型超声波驱动器 | 第20页 |
| ·弯振复合型超声波驱动器 | 第20-21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弯振复合型螺杆式压电驱动器的理论分析 | 第22-33页 |
| ·引言 | 第22-23页 |
| ·压电效应与压电材料 | 第23-26页 |
| ·压电效应与逆压电效应 | 第23页 |
| ·压电方程 | 第23-24页 |
| ·压电振子的振动模式 | 第24-25页 |
| ·压电陶瓷材料的主要参数 | 第25-26页 |
| ·驱动器的基本结构 | 第26-27页 |
| ·弯振复合型螺杆式压电驱动器的运动机理 | 第27-32页 |
| ·弯振复合型螺杆式压电驱动器的工作原理 | 第27-29页 |
| ·弯振复合型螺杆式压电驱动器的质点运动轨迹 | 第29-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弯振复合型螺杆式压电驱动器有限元分析 | 第33-52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有限元法概述及ANSYS软件 | 第33-35页 |
| ·有限元法概念以及应用与发展 | 第33-34页 |
| ·ANSYS简介 | 第34-35页 |
| ·ANSYS的模态分析功能 | 第35页 |
| ·换能器材料的选择 | 第35-38页 |
| ·金属材料的选择 | 第35-36页 |
| ·压电陶瓷材料的选型 | 第36-37页 |
| ·压电陶瓷片设计 | 第37-38页 |
| ·弯振夹心式换能器的设计 | 第38-43页 |
| ·弯振换能器的结构及特点 | 第39页 |
| ·弯振换能器结构设计原则及方法 | 第39-40页 |
| ·弯振换能器的理论分析 | 第40-43页 |
| ·弯振夹心换能器的模态分析 | 第43-45页 |
| ·换能器的谐响应分析及换能器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 第45-50页 |
| ·换能器结构的谐响应分析 | 第45-46页 |
| ·变幅杆轴向尺寸对换能器谐振频率和谐振振幅的影响 | 第46-50页 |
| ·压电驱动器的有限元分析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弯振复合型螺杆式压电驱动器实验研究 | 第52-61页 |
| ·压电驱动器的样机及驱动电源的设计 | 第52-54页 |
| ·压电驱动器的样机 | 第52页 |
| ·驱动器驱动电源的设计 | 第52-54页 |
| ·质点振动幅值分析 | 第54-56页 |
| ·驱动器的机械输出性能测试 | 第56-59页 |
| ·频率与转速特性测试 | 第56-57页 |
| ·输出速度与相位差特性测试 | 第57-58页 |
| ·输出速度与电压特性测试 | 第58页 |
| ·驱动器输出速度与负载力特性测试 | 第58-59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 ·驱动电压对驱动器输出性能的影响 | 第59页 |
| ·驱动频率对驱动器输出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 ·振动幅值的差异 | 第60页 |
| ·实验结果与仿真的差别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