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一、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确立的重要性 | 第9-11页 |
(一) 有利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 | 第9-10页 |
(二) 有利于保护未成年犯罪人身心健康成长 | 第10页 |
(三) 有利于提高司法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 | 第10-11页 |
二、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特征 | 第11-16页 |
(一)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1. 诉讼经济原则 | 第11-12页 |
2. 恢复性司法理念 | 第12-13页 |
3. 特殊预防的理念 | 第13-14页 |
(二)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适用条件 | 第14-16页 |
1. 适用范围 | 第14-15页 |
2. 附加考察条件与考察期限 | 第15页 |
3. 处理结果的不确定性 | 第15-16页 |
三、我国现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16-23页 |
(一) 适用案件范围过于狭窄 | 第16-17页 |
(二) 附加条件笼统,考察性不强 | 第17-18页 |
(三)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适用中存在不足 | 第18页 |
(四) 考察机制不健全 | 第18-21页 |
1. 主体需完善 | 第19页 |
2. 帮助教育的内容不明确,帮教形式过于单一 | 第19-20页 |
3. 缺乏专业工作人员 | 第20-21页 |
4. 缺乏科学有效的效果评估机制 | 第21页 |
(五) 救济机制不科学 | 第21-22页 |
(六) 监督制约机制不全面 | 第22-23页 |
四、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 第23-33页 |
(一) 适度扩大适用范围 | 第23-25页 |
1. 适当扩大案件适用范围 | 第23-24页 |
2. 适当扩大犯罪主体适用范围 | 第24-25页 |
(二) 完善社会调查制度 | 第25-26页 |
1. 合理选定调查主体 | 第25页 |
2. 规定科学的社会调查范围 | 第25-26页 |
(三) 健全帮教机制 | 第26-27页 |
(四) 完善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机制 | 第27-28页 |
(五) 完善监督机制 | 第28-30页 |
1 明确具体标准 | 第28-29页 |
2. 保证程序公平 | 第29页 |
3. 加强内部外部监督 | 第29-30页 |
(六) 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纳入社区矫正 | 第30-33页 |
1. 将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考察帮教工作纳入社区矫正范围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2. 国外相关规定与我国实际的结合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