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交叉路口信号优化控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交叉路口信号优化控制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交叉路口信号优化控制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1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逻辑 | 第11-13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本文的研究逻辑 | 第12-13页 |
| 2 交通信号控制及交通流理论 | 第13-26页 |
| ·交通信号控制简介及智能交通系统(ITS)概述 | 第13-19页 |
| ·交通信号控制的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 ·交通信号控制的分类 | 第14-16页 |
| ·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 ·智能算法在交通信号控制中的运用 | 第19-21页 |
| ·交通流理论 | 第21-25页 |
| ·交通流基本参数及其关系 | 第22-24页 |
| ·交通流基本模型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交通信号控制参数及干线交通信号控制模型 | 第26-43页 |
| ·交通信号控制基本参数 | 第26-29页 |
| ·周期 | 第26页 |
| ·绿信比 | 第26-27页 |
| ·相位差 | 第27-28页 |
| ·饱和流量 | 第28页 |
| ·饱和度 | 第28-29页 |
| ·交通信号控制常用评价指标 | 第29-30页 |
| ·通行能力 | 第29页 |
| ·排队长度 | 第29-30页 |
| ·延误时间 | 第30页 |
| ·停车次数 | 第30页 |
| ·干线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分析 | 第30-33页 |
| ·干线交通信号控制的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 ·干线交通信号控制的协调方式 | 第31-32页 |
| ·基于Webster理论的干线定时信号协调控制方法 | 第32-33页 |
| ·干线交通信号控制模型 | 第33-42页 |
| ·干线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究路面描述 | 第33-34页 |
| ·控制策略 | 第34-35页 |
| ·双层规划方法及模型准备 | 第35-41页 |
| ·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4 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模型求解及算例分析 | 第43-54页 |
| ·双层规划模型的求解算法 | 第43-45页 |
| ·求解双层规划模型的模拟植物生长算法流程 | 第45-51页 |
| ·模拟植物生长算法相关理论及应用 | 第45-48页 |
| ·双层规划的模拟植物生长算法流程 | 第48-51页 |
| ·算例及实际应用分析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5 结论及展望 | 第54-56页 |
|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54-55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54页 |
| ·创新点 | 第54-55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附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