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8页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第2章 文献回顾和研究方法 | 第10-22页 |
·区隔与红木文化 | 第10-13页 |
·象征与本真性 | 第13-17页 |
·组织创新视角 | 第17-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3章 型变的网络层级结构 | 第22-57页 |
·重建红木家具的知识体系 | 第22-33页 |
·收购旧家具 | 第24-26页 |
·买主“传授”文物知识 | 第26-28页 |
·学界的系统性“启蒙” | 第28-33页 |
·重拾红木家具的制造技术 | 第33-45页 |
·先拆后补:榫卯结构的奥秘 | 第34-36页 |
·图案样式的复原 | 第36-41页 |
·木工技艺的复活与扩散 | 第41-42页 |
·三大家间合作又竞争的合伙关系 | 第42-45页 |
·创立红木家具的现代生产模式 | 第45-57页 |
·红木新料的大量供应 | 第46-50页 |
·三大家与同行 | 第50-54页 |
·临县红木家具业与地方政府 | 第54-57页 |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7-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