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概说 | 第13-19页 |
第一节 担保及其从属性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担保的独立性及独立性担保 | 第14-16页 |
一、担保的独立性及独立性担保的含义 | 第14-15页 |
二、担保物权的独立性与物权行为的抽象性理论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独立性担保制度的起源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独立性担保的制度体现 | 第19-33页 |
第一节 最高额担保和浮动担保制度 | 第19-22页 |
一、最高额担保制度 | 第19-21页 |
二、浮动担保制度(含财团抵押)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抵押权领域独立性担保的制度体现 | 第22-27页 |
一、德国流通性抵押权制度 | 第22-24页 |
二、德国土地债务制度 | 第24-27页 |
第三节 质权领域独立性担保的制度体现 | 第27-28页 |
一、德国担保性所有权让与制度 | 第27-28页 |
二、德国担保性债权让与制度 | 第28页 |
第四节 保证领域独立性担保的制度体现 | 第28-33页 |
一、票据保证制度 | 第28-30页 |
二、独立担保制度(含备用信用证) | 第30-33页 |
第三章 独立性担保产生及扩张的原因和影响 | 第33-47页 |
第一节 各独立性担保产生及扩张的原因——与相应从属性担保的比较 | 第33-38页 |
一、最高额担保、浮动担保和从属性担保的比较 | 第33-34页 |
二、流通性抵押权、土地债务和从属性抵押权的比较 | 第34-36页 |
三、担保性所有权让与及担保性债权让与和质权的比较 | 第36-37页 |
四、票据保证、独立担保和从属性保证的比较 | 第37-38页 |
第二节 独立性担保产生及扩张的原因总结 | 第38-40页 |
一、从属性担保模式的弊端 | 第38-39页 |
二、商事领域担保与传统民事担保的分野 | 第39-40页 |
第三节 独立性担保产生及扩张对担保制度的影响 | 第40-47页 |
一、担保属性的分化 | 第40-42页 |
二、担保信用的分化 | 第42页 |
三、担保利益保护的分化 | 第42-43页 |
四、担保价值的分化 | 第43-44页 |
五、担保功能的分化 | 第44-45页 |
六、担保载体的分化 | 第45页 |
七、独立性担保的产生及扩张对从属性担保制度体系的损伤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独立性担保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47-53页 |
第一节 各担保模式的独立性和从属性总结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各领域独立性担保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48-53页 |
一、抵押权领域独立性担保的发展趋势 | 第48-50页 |
二、质权领域独立性担保的发展趋势 | 第50-51页 |
三、保证领域独立性担保的发展趋势 | 第51-53页 |
第五章 从属性的边界及我国对独立性担保的借鉴 | 第53-58页 |
第一节 担保从属性的边界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我国对独立性担保的借鉴 | 第54-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