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4页 |
English Catalog | 第14-19页 |
1 绪论 | 第19-40页 |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9-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9-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3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8-34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34-3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35-4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5-36页 |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创新之处 | 第37-39页 |
·技术路线 | 第39-40页 |
2 研究范畴与理论基础 | 第40-55页 |
·研究范畴概况 | 第40-43页 |
·行政区划 | 第40-41页 |
·地形地貌 | 第41页 |
·气候条件 | 第41-42页 |
·水文资源 | 第42页 |
·社会经济 | 第42-43页 |
·理论基础 | 第43-54页 |
·生态林业理论 | 第43-46页 |
·区域经济学理论 | 第46-48页 |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48-50页 |
·耦合理论 | 第50-51页 |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3 试验区生态及林业概况、存在的问题 | 第55-73页 |
·试验区生态环境现状 | 第55-58页 |
·耕地质量下降 | 第55-56页 |
·土地沙化盐渍化严重 | 第56-57页 |
·水资源污染加剧 | 第57页 |
·森林资源少生态功能弱 | 第57-58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概况 | 第58-63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形式 | 第58-59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资源存量 | 第59-63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63-72页 |
·林业建设水平不高 | 第63-66页 |
·林业建体系不完善 | 第66-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4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的生态及经济学机理分析 | 第73-87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的生态作用分析 | 第73-75页 |
·调节生态要素 | 第73-74页 |
·提高农作物产量 | 第74页 |
·降低粮食污染水平 | 第74页 |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 第74-75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的经济作用分析 | 第75-78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经济学机理分析 | 第78-86页 |
·生态林业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假设 | 第79页 |
·生态林业产品的供需关系分析 | 第79-81页 |
·生态林业参与者的利益诉求 | 第81-83页 |
·生态林业参与者的经济博弈分析 | 第83-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5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7-115页 |
·指标的选取 | 第87-91页 |
·选取的原则 | 第87-88页 |
·指标设计与选取的方法 | 第88页 |
·指标的确定 | 第88-89页 |
·数据的搜集 | 第89-91页 |
·模型的选取 | 第91-100页 |
·模型的确定 | 第91-98页 |
·数据的处里 | 第98-100页 |
·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 第100-108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100-102页 |
·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 第102-108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08-114页 |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确定 | 第108-109页 |
·变量的解释程度分析 | 第109页 |
·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109-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6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体系总体设计框架 | 第115-132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体系构建的目标与原则 | 第115-118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体系的目标 | 第115-116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体系的原则 | 第116-118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体系的任务、重点与内容 | 第118-123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的任务 | 第118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的重点 | 第118-119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的内容 | 第119-121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的技术模式 | 第121-123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体系的构成及其耦合机制 | 第123-128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体系的构成 | 第123-124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体系的耦合机制 | 第124-128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体系的效果评价与监督保证 | 第128-131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体系的效果评价 | 第128-129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体系的监督保证 | 第129-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7 试验区生态林业制度体系构建 | 第132-144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产权制度体系建设 | 第132-135页 |
·深化农业生产经营制度 | 第132-133页 |
·规范试验区林地流转制度 | 第133-135页 |
·健全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 | 第135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补偿制度体系建设 | 第135-143页 |
·补偿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135-138页 |
·补偿的范围及对象 | 第138页 |
·补偿的标准及构成 | 第138-140页 |
·补偿的来源及管理 | 第140-142页 |
·补偿资金的绩效评价 | 第142-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8 试验区生态林业服务体系构建 | 第144-151页 |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成 | 第144-146页 |
·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含义 | 第144页 |
·林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 | 第144-146页 |
·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容 | 第146页 |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服务体系的构建 | 第146-150页 |
·林业科研和科技推广体系 | 第146-147页 |
·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 第147页 |
·林业投资中介服务机构 | 第147-148页 |
·林业行业协会 | 第148页 |
·林业项目建设 | 第148-149页 |
·林业科技合作共建模式 | 第149-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1页 |
9 试验区生态林业建设体系的保障措施 | 第151-158页 |
·思想保障 | 第151-152页 |
·加强生态防护意识宣传 | 第151页 |
·增加林业防护功能诠释 | 第151页 |
·贯彻可持续发展思维 | 第151-152页 |
·经济保障 | 第152-154页 |
·广开林业投融资渠道 | 第152-153页 |
·增加公共财政投入 | 第153-154页 |
·引进国外资金 | 第154页 |
·组织保障 | 第154-156页 |
·人才引进与培养 | 第154-155页 |
·改变传统人才观 | 第155页 |
·加强继续教育 | 第155-156页 |
·科技保障 | 第156页 |
·鼓励科技创新 | 第156页 |
·培养科技人才 | 第156页 |
·完善推广体系 | 第156页 |
·法制保障 | 第156-157页 |
·加强相关林业立法 | 第156-157页 |
·严格执行林业法规 | 第157页 |
·完善林业法规执行监督体系 | 第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157-158页 |
结论 | 第158-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课题 | 第166-167页 |
致谢 | 第167-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