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光通信初步方案及平台振动影响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空间光通信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空间光通信的关键技术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系统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6-23页 |
·系统基本结构 | 第16-19页 |
·光发送子系统 | 第16-18页 |
·光接收子系统 | 第18页 |
·对准、捕获、跟踪子系统(ATP) | 第18-19页 |
·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星间光通信系统方案设计 | 第23-43页 |
·系统组成 | 第23-30页 |
·光学天线 | 第23-24页 |
·信标子系统 | 第24页 |
·粗瞄准机构 | 第24-26页 |
·精瞄准机构 | 第26-28页 |
·超前瞄准模块 | 第28页 |
·APT 控制器 | 第28页 |
·四象限探测器件 | 第28-30页 |
·系统设计 | 第30-42页 |
·信号光波长和光源选用方案 | 第30-31页 |
·调制方式的选择 | 第31-34页 |
·ATP 捕获策略的选择 | 第34-35页 |
·捕获方式的选择 | 第35-36页 |
·扫描方式的选择 | 第36-39页 |
·检测方式的选择 | 第39-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系统重要性能与约束条件分析 | 第43-58页 |
·捕获性能分析 | 第43-51页 |
·初始捕获不确定区域 | 第43-46页 |
·捕获概率分析 | 第46-49页 |
·捕获时间 | 第49-50页 |
·捕获概率与捕获时间的关系 | 第50-51页 |
·瞄准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跟踪性能分析 | 第52-53页 |
·收发系统对光通信距离的影响 | 第53-57页 |
·接收天线的大小对通信距离的影响 | 第53-55页 |
·发射功率对最大通信距离的影响 | 第55-56页 |
·接收灵敏度对最大通信距离的影响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卫星平台振动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 | 第58-77页 |
·振动对误码率的影响 | 第58-65页 |
·基本正弦振动对激光星间链路误码率的影响 | 第65-72页 |
·光束的高斯能量分布下误码判据 | 第65-66页 |
·卫星平台正弦振动模型下振幅和频率对误码率的影响 | 第66-70页 |
·卫星平台振动时间对误码率的影响 | 第70-72页 |
·带有阻尼的自由振动对激光星间链路误码率的影响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