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生态损害填补基金制度的构建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生态损害填补社会化的理论分析 | 第8-16页 |
第一节 生态损害及其填补的定义 | 第8-10页 |
一、生态损害的定义 | 第8-9页 |
二、生态损害填补的涵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生态损害救济机制设计的依据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生态损害填补社会化的基本理论 | 第11-13页 |
一、生态损害填补社会化 | 第11-12页 |
二、生态损害社会化的实现形式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生态损害填补基金的理论分析 | 第13-16页 |
一、基金的概念和主要种类 | 第13-14页 |
二、我国生态损害填补基金运行模式的选择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我国生态损害填补基金的实践现状与不足 | 第16-20页 |
第一节 我国生态损害填补基金的实践现状 | 第16-18页 |
一、船舶油污损害填补基金 | 第16-17页 |
二、流域生态填补基金 | 第17页 |
三、森林补偿基金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我国生态损害填补基金制度的不足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生态损害基金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 第20-25页 |
第一节 美国超级基金制度 | 第20-21页 |
一、《超级基金法》的立法背景 | 第20页 |
二、超级基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日本公害健康被害补偿基金制度 | 第21-22页 |
一、公害被害补偿基金制度的立法背景 | 第21-22页 |
二、公害被害补偿基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2页 |
第三节 各国比较法考察对我国的启示 | 第22-25页 |
一、筹集资金渠道的广泛性 | 第23页 |
二、简易的因果关系认定 | 第23页 |
三、高效率的实施方式 | 第23-25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生态损害填补基金制度的思考 | 第25-30页 |
第一节 生态损害基金内部组织机构 | 第25-26页 |
一、运作机关 | 第25页 |
二、监督机关 | 第25-26页 |
三、审核机关 | 第26页 |
四、费率审议机关 | 第26页 |
第二节 生态损害基金填补制度的运行机制 | 第26-30页 |
一、生态损害填补基金的适用范围 | 第26-27页 |
二、生态损害填补基金的筹集渠道 | 第27-28页 |
三、生态损害填补基金的申请和支付程序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后记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