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滚子轴承套圈挡边-滚子端面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表面织构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圆锥滚子轴承内圈大挡边的弹流润滑分析 | 第13-27页 |
·弹流润滑的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13-16页 |
·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挡边-滚子端面接触区域的卷吸速度分布 | 第13-14页 |
·雷诺方程 | 第14页 |
·油膜几何方程 | 第14-15页 |
·载荷平衡方程 | 第15页 |
·Roelands 黏度-压力关系 | 第15页 |
·Dowson-Higginson 密度-压力关系 | 第15-16页 |
·摩擦力及其摩擦系数 | 第16页 |
·基本方程的无量纲化 | 第16-17页 |
·基本方程的离散及其数值解法 | 第17-24页 |
·内圈挡边-滚子球基面的润滑区域及其网格划分 | 第17页 |
·无量纲油膜几何方程的离散 | 第17-18页 |
·无量纲黏度压力方程和密度压力方程的离散 | 第18页 |
·点接触弹性变形的计算方法 | 第18-19页 |
·无量纲 Reynolds 方程的离散及求解方法 | 第19-24页 |
·计算结果及讨论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圆锥滚子轴承织构化内圈大挡边油膜承载特性分析 | 第27-40页 |
·织构化内圈大挡边-滚子端面油膜润滑的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解法 | 第27-32页 |
·内圈挡边-滚子端面的润滑区域及卷吸速度分布 | 第27页 |
·内圈大挡边表面织构的制备及其数学模型 | 第27-30页 |
·织构化内圈大挡边-滚子大端面油膜润滑的基本方程 | 第30-31页 |
·基本方程的数值解法 | 第31页 |
·织构化内圈大挡边油膜承载特性的计算流程 | 第31-32页 |
·计算误差及收敛速度分析 | 第32-34页 |
·织构微单元内网格数目 | 第32-33页 |
·松弛迭代因子 | 第33页 |
·收敛精度 | 第33-34页 |
·表面织构对内圈大挡边-滚子端面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34-39页 |
·表面织构类型对织构化内圈大挡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35-36页 |
·几何参数对织构化内圈大挡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36-37页 |
·表面织构分布模式对织构化内圈大挡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37-38页 |
·润滑区域内的凹坑数目对织构化内圈大挡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圆锥滚子轴承织构化内圈大挡边摩擦特性分析 | 第40-45页 |
·织构化内圈大挡边-滚子端面油膜润滑的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解法 | 第40页 |
·表面织构对内圈大挡边-滚子端面摩擦特性的影响 | 第40-44页 |
·表面织构类型对织构化内圈大挡边摩擦特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几何参数对织构化内圈大挡边摩擦特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表面织构分布模式对织构化内圈大挡边摩擦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润滑区域内的凹坑数目对织构化内圈大挡边摩擦特性的影响 | 第43页 |
·织构化内圈大挡边与普通内圈大挡边摩擦特性对比分析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织构化滚子轴承轴向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 第45-51页 |
·试验目的 | 第45页 |
·试验装置及设备 | 第45-47页 |
·ABLT-1A 轴承寿命强化试验机 | 第45-46页 |
·激光表面织构加工设备 | 第46页 |
·白光干涉三维形貌仪 | 第46-47页 |
·试验方案 | 第47-48页 |
·试验样品的选型及表面织构的制备 | 第47-48页 |
·试验条件及方法 | 第48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1页 |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