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玉米须简介 | 第12页 |
·玉米须的化学成分 | 第12-14页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2-13页 |
·糖类 | 第13页 |
·有机酸 | 第13页 |
·挥发性成分 | 第13-14页 |
·无机元素 | 第14页 |
·其他 | 第14页 |
·玉米须的药理作用 | 第14-17页 |
·抗菌作用 | 第14页 |
·抗通风作用 | 第14-15页 |
·抗疲劳及抗抑郁作用 | 第15页 |
·抗炎作用 | 第15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15页 |
·降血糖作用 | 第15-16页 |
·降血脂作用 | 第16页 |
·利胆作用 | 第16页 |
·对血液病的作用 | 第16页 |
·调节免疫功能 | 第16-17页 |
·对肝病的保护作用 | 第17页 |
·对肾病的保护作用 | 第17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7页 |
·抗尿路结石作用 | 第17页 |
·玉米须的临床应用 | 第17-19页 |
·治疗肾脏疾病 | 第17-18页 |
·治疗水肿 | 第18页 |
·治疗初诊高血压 | 第18页 |
·治疗心脏病 | 第18-19页 |
·治疗肝胆疾病 | 第19页 |
·玉米须产品开发利用现状 | 第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微波技术同时提取玉米须总黄酮及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 第20-29页 |
·引言 | 第2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20-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23-25页 |
·料液比对玉米须总黄酮及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微波功率对玉米须总黄酮及总皂苷得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微波时间对玉米须总黄酮及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 第25页 |
·正交试验 | 第25-27页 |
·微波提取法与回流法和超声提取法比较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玉米须黄酮分级萃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9-47页 |
·引言 | 第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29-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6页 |
·玉米须黄酮不同极性萃取物得率 | 第34页 |
·玉米须不同极性萃取物黄酮含量 | 第34页 |
·玉米须黄酮不同极性萃取物清除 DPPH·的能力 | 第34-37页 |
·玉米须黄酮不同极性萃取物清除·OH 的能力 | 第37-40页 |
·玉米须黄酮不同极性萃取物清除 O_2~-·的能力 | 第40-44页 |
·玉米须黄酮不同极性萃取物还原力的测定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玉米须降血糖功能成分筛选 | 第47-62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48-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60页 |
·玉米须粗提物及其萃取物得率 | 第51页 |
·四氧嘧啶造模成功率 | 第51-52页 |
·实验过程中小鼠死亡率 | 第52-53页 |
·玉米须粗提物及其萃取物对小鼠进食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玉米须粗提物及其萃取物对小鼠饮水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玉米须粗提物及其对小鼠其他生活指标的影响 | 第55-56页 |
·玉米须粗提物及其萃取物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56-58页 |
·玉米须粗提物及其萃取物对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 第58-60页 |
·玉米须萃取物对小鼠耐糖量的影响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玉米须功能成分分析 | 第62-71页 |
·引言 | 第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2-66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62-63页 |
·试验方法 | 第63-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0页 |
·玉米须粗提物及其萃取物的功能成分分析 | 第66-67页 |
·玉米须萃取物中三种黄酮单体含量分析 | 第67-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一.结论 | 第71页 |
二.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