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县域金融机构风险预警评价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一、绪论第13-21页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 文献综述第14-17页
 (三)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17-19页
 (四)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19-20页
 (五)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0-21页
二、县域金融机构风险的生成与传导机理第21-30页
 (一) 金融风险机构风险界定第21-22页
  1. 金融风险内涵第21页
  2. 县域金融机构风险内涵第21-22页
 (二) 县域金融机构风险的特殊性第22-23页
  1. 农业的脆弱性第22-23页
  2. 客户的差异性第23页
  3. 竞争的激烈性第23页
  4. 经营的低效性第23页
 (三) 县域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第23-26页
  1. 县域金融机构风险具有内生性第24-25页
  2. 县域金融机构风险具有外生性第25-26页
 (四) 县域金融机构风险传导机制第26-28页
  1. 金融风险传导的条件和原因第26-27页
  2. 县域金融机构风险传导机制第27-28页
 (五) 县域金融机构风险预警第28-30页
  1. 预警原则第28页
  2. 预警思路第28-30页
三、县域金融机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0-38页
 (一) 县域金融机构风险预警指标选取原则第30-31页
  1. 全面性原则第30页
  2. 系统性原则第30页
  3. 科学性原则第30页
  4. 可操作性原则第30-31页
  5. 可比性原则第31页
  6.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第31页
 (二) 县域金融机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选取第31-38页
  1. 县域金融机构经营风险预警评价指标第31-34页
  2.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风险预警评价指标第34-38页
四、县域金融机构风险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第38-48页
 (一) 县域金融机构风险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8-42页
  1. 权重确定方法第38-39页
  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过程第39-42页
 (二)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第42-43页
  1. 建立因素集第42页
  2. 建立评语集第42页
  3. 建立指标权重集第42-43页
  4. 计算指标隶属度第43页
  5. 评价结果第43页
 (三) 实证分析第43-48页
  1. 确定指标隶属度第43-45页
  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第45-48页
五、防范和化解县域金融机构风险的对策和建议第48-52页
 (一) 有效预防县域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第48-49页
  1. 完善管理体制,提升业务水平第48页
  2. 强化风险意识,扩大经营规模第48页
  3. 保持资本充足性,警惕信用风险第48-49页
  4. 提高资产流动性,保障盈利能力第49页
 (二) 积极构建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第49-52页
  1. 保障县域经济基本面发展第49-50页
  2. 提高县域金融深化水平第50页
  3. 构建法治监管环境第50-51页
  4. 加强县域政府职能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
下一篇: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