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清末立宪产生的社会条件 | 第11-17页 |
| ·以个人为本位的私有财产权确立 | 第11-13页 |
| ·地方势力逐渐壮大 | 第13-15页 |
| ·从“变器”到“变制”的思想转变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清末宪法文本解析 | 第17-23页 |
| ·君上专权、人民无权的《钦定宪法大纲》 | 第18-21页 |
| ·缓急救难的《重大信条十九条》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清末立宪失败的社会根源 | 第23-42页 |
| ·清末新政期间的经济状况 | 第23-29页 |
| ·民族资本经济发展仍受制约 | 第24-26页 |
| ·新政巨额开销加剧民众经济负担 | 第26-29页 |
| ·支强干弱的政治走向 | 第29-33页 |
| ·地方权臣背离中央 | 第29-31页 |
| ·立宪派倒向革命 | 第31-33页 |
| ·传统中国的社会意识 | 第33-42页 |
| ·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保守观念 | 第33-35页 |
| ·根深蒂固的集体主义思想 | 第35-36页 |
| ·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 第36-37页 |
| ·清末社会各阶层对立宪认识不足 | 第37-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