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磨削机理的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微制造技术概述 | 第11-12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 ·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21页 |
| ·微磨削机床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微磨削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微磨削的加工性能及试验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2章 微磨削的若干机理研究 | 第23-35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微磨削模型的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 ·单颗磨粒的微磨削力建模 | 第24-26页 |
| ·基于 MSG 应变梯度理论的微磨削相关理论公式 | 第26-33页 |
| ·材料的内禀尺度公式 | 第27-28页 |
| ·材料本构方程的修正 | 第28-29页 |
| ·微磨削的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 | 第29-31页 |
| ·微磨削的接触弧长模型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3章 微磨削机床系统及试验准备 | 第35-49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微磨削机床系统介绍 | 第35-41页 |
| ·微磨棒的制备方法研究 | 第41-48页 |
| ·电镀原理及工艺简介 | 第42-43页 |
| ·电镀前处理 | 第43-45页 |
| ·上砂与加厚 | 第45-48页 |
| ·镀后处理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微磨削钛合金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分析 | 第49-59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回归分析与响应曲面法简介 | 第49-50页 |
| ·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中心设计 | 第50-53页 |
| ·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 | 第53-58页 |
| ·回归模型设定 | 第53页 |
| ·因素水平编码 | 第53-55页 |
| ·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 ·预测模型验证与参数优化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5章 硬脆材料的微磨削特性相关研究 | 第59-66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微磨削光学玻璃的弹性回复和去除率研究 | 第59-62页 |
| ·微磨削光学玻璃的表面质量研究 | 第62页 |
| ·微磨削钛合金时微磨棒的磨损研究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