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北复杂油水薄互层分层压裂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 ·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技术路线 | 第10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12页 |
| 第2章 复杂薄互层油藏压前评估 | 第12-17页 |
| ·复杂油水薄互层油藏压前地质评估 | 第12-15页 |
| ·复杂油水薄互层油藏概况 | 第12页 |
| ·主要探区储层岩性、物性特点 | 第12-13页 |
| ·储层纵向分布特点 | 第13-14页 |
| ·储层改造地质评估小结 | 第14-15页 |
| ·储层改造试油排液周期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 ·储层改造单层组厚度及压裂效果统计分析 | 第16-17页 |
| 第3章 复杂薄互层岩心基础实验 | 第17-64页 |
| ·岩石力学参数实验 | 第17-24页 |
| ·小梁山区块岩石力学参数实验 | 第17-18页 |
| ·岩石力学参数研究 | 第18-22页 |
| ·昆北切16区块岩石力学参数实验 | 第22-24页 |
| ·地应力大小及方位实验 | 第24-30页 |
| ·小梁山区块地应力大小实验 | 第24-28页 |
| ·昆北切16区块岩石力学参数实验 | 第28-30页 |
| ·地应力方位实验 | 第30-33页 |
| ·敏感性评价实验 | 第33-64页 |
| ·小梁山区块敏感性评价实验 | 第33-58页 |
| ·昆北切16区块敏感性评价实验 | 第58-64页 |
| 第4章 复杂薄互层压裂工艺研究 | 第64-81页 |
| ·薄互层控缝高压裂工艺研究 | 第64-71页 |
| ·薄互层压裂裂缝延伸的形态对储层试油的影响 | 第64-66页 |
| ·裂缝高度敏感性参数分析 | 第66-67页 |
| ·控缝高工艺特点 | 第67页 |
| ·探井、评价井薄互层控缝高压裂工艺方案优化 | 第67-69页 |
| ·人工隔板控缝高压裂技术 | 第69-71页 |
| ·工艺适用范围 | 第71页 |
| ·常规分层压裂工艺 | 第71-78页 |
| ·常规混层压裂 | 第71-73页 |
| ·前置液投球(暂堵球)分层压裂 | 第73-75页 |
| ·封隔器滑套分层压裂工艺 | 第75-78页 |
| ·分压分试工艺 | 第78-80页 |
| ·分压分试工艺方案 | 第78-79页 |
| ·配套工具组成 | 第79页 |
| ·分压分试工具技术参数 | 第79页 |
| ·工具的名称及型号 | 第79-80页 |
| ·工艺特点 | 第80页 |
| ·适应区块 | 第80页 |
| ·小结 | 第80-81页 |
| 第5章 现场试验情况及应用情况 | 第81-97页 |
| ·薄互层控缝高压裂工艺技术应用情况 | 第81-84页 |
| ·整体情况 | 第81-82页 |
| ·典型区块昆北切16区块的应用情况 | 第82页 |
| ·压裂测试分析 | 第82-84页 |
| ·薄互层分层压裂工艺技术应用情况 | 第84-96页 |
| ·薄互层常规分层压裂整体实施情况 | 第84页 |
| ·常规混压现场实施情况 | 第84-86页 |
| ·投暂堵球分压现场实施情况 | 第86-88页 |
| ·封隔器分层压裂现场实施情况 | 第88-89页 |
| ·分压分试工艺实施情况 | 第89-96页 |
| ·小结 | 第96-97页 |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97-98页 |
| ·结论 | 第97页 |
| ·建议 | 第97-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