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压力加工用设备论文

薄板微塑性成形系统平台研发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21页
   ·微塑性成形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微塑性成形技术产生的背景第11-12页
     ·微塑性成形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2页
     ·微塑性成形设备发展概况第12页
   ·微塑性成形主要研究内容第12-18页
     ·微塑性成形尺寸效应研究第13-14页
     ·微塑性成形的摩擦效应研究第14-15页
     ·微塑性成形设备和装置的研究第15-17页
     ·微塑性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第17页
     ·微塑性成形模具的研究第17页
     ·微塑性成形材料的研究第17-18页
   ·微塑性成形技术及设备现阶段主要问题及应用前景第18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18-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2 微塑性成形基本理论及关键技术第21-28页
   ·尺寸效应的分类及相应理论模型第21-24页
     ·传统多晶体材料本构模型第21-22页
     ·第一类尺寸效应的表面层模型第22页
     ·第二类尺寸效应的相关理论模型第22-24页
   ·不同微塑性成形工艺中的尺度效应现象第24-25页
   ·微塑性成形的摩擦效应及润滑方式第25-26页
   ·微塑性成形模具设计和温度检测第26页
   ·微成形设备关键技术第26-27页
   ·微成形数值模拟技术第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基于Marc的材料微塑性成形有限元分析第28-42页
   ·CAE分析的材料选用及试验方案第28-30页
     ·坯料及模具材料的选用第28-29页
     ·CAE分析讨论的指标及实验方案第29-30页
   ·基于Marc的材料成形有限元分析第30-41页
     ·MSC Marc主要功能简介及一般分析流程第30页
     ·表面层网格模型的建立第30-31页
     ·网格模型对微弯曲模拟结果的影响第31-34页
     ·摩擦系数对微弯曲的影响第34-36页
     ·基于Marc的微弯曲模拟实验结果分析第36-41页
     ·实验结论及微成形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1页
   ·微塑性成形设备研发的必要性第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微塑性成形系统平台关键零部件设计计算第42-81页
   ·微塑性成形系统平台各功能模块第42-44页
     ·微塑性成形系统平台研发思路及控制方案第42-43页
     ·工作台设计理念及控制方案第43-44页
   ·曲轴尺寸参数的确定及强度校核第44-47页
     ·曲轴主要尺寸的确定第44-45页
     ·曲轴的强度校核第45-47页
   ·基于ANSYS的曲轴有限元分析第47-50页
     ·曲轴刚度分析第48-49页
     ·ANSYS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第49-50页
   ·轴承的设计计算和选择第50-53页
     ·轴承的选择第50页
     ·滚动支承工作寿命的确定第50-51页
     ·轴承动、静负荷的计算第51-53页
   ·伺服电机的相关计算第53-62页
     ·伺服电机类型的选择第53-54页
     ·微塑性成形系统平台工作周期的能量损耗第54-56页
     ·主伺服电机功率的计算及电机的选择第56-57页
     ·工作台电机功率的计算及电机的选择第57-59页
     ·伺服电机的接线与放大器的安装第59-60页
     ·速度控制模式第60-61页
     ·伺服电机紧急停止和接地第61-62页
   ·传动系统中辅助器件的选用第62-64页
     ·行星齿轮减速器的选用第62页
     ·联轴器的选用第62-63页
     ·制动器的选用第63-64页
   ·连杆设计计算第64-67页
     ·连杆的强度校核第64-66页
     ·连杆系数的确定第66页
     ·球头部分软氮化处理第66-67页
   ·滑块体第67-68页
     ·滑块体结构设计的要求第67页
     ·滑块体导向技术分析第67-68页
   ·打料装置第68-69页
     ·打料力及行程第68-69页
     ·刚性打料杆的强度校核第69页
   ·超负荷保险装置第69-71页
     ·保险装置类型的确定第69-70页
     ·压塌块式保险装置的计算第70-71页
   ·微塑性成形系统平台的检测装置分析与选用第71-74页
     ·微塑性成形系统平台检测装置第71-72页
     ·检测装置的选用及安装第72-74页
   ·机身的设计计算第74-79页
     ·机身的特点及设计要求第74-75页
     ·闭式机身的设计计算第75-78页
     ·焊接机身的焊接加工第78-79页
   ·润滑剂的选用及润滑方式的确定第79-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5 微塑性成形系统平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第81-86页
   ·滑块行程和转角的关系第81-82页
   ·滑块速度和转角的关系第82-83页
   ·滑块加速度与曲轴转角的关系第83-84页
   ·曲轴上最大扭矩的计算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6 微塑性成形系统平台装配图及工作原理第86-93页
   ·微塑性成形系统平台主要零部件及工作原理第86-89页
     ·微塑性成形系统平台主要零部件第88页
     ·微塑性成形系统平台工作原理第88-89页
   ·移动工作台主要零部件及工作原理第89-92页
     ·移动工作台主要零部件第90页
     ·移动工作台工作原理第90-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结论第93-95页
 1.微弯曲成形工艺中材料尺寸效应研究第93页
 2. 微塑性成形系统平台的创新点第93页
 3.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真圆弧插补方法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研究
下一篇:硬态车削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