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杆塔接地装置冲击特性及试验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接地装置冲击特性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4-25页 |
·理论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5-18页 |
·仿真计算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8-21页 |
·试验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21-2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接地装置冲击大电流试验系统的研究 | 第27-63页 |
·冲击电流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 第27-31页 |
·冲击电流发生器的构成 | 第27-28页 |
·冲击电流发生器放电回路的电路分析 | 第28-30页 |
·冲击电流发生器的结构 | 第30-31页 |
·试验系统的技术方案 | 第31-46页 |
·冲击电流放电回路的电气参数 | 第31-32页 |
·回流电极的型式及尺寸 | 第32-37页 |
·分体式冲击电流发生器的技术方案 | 第37-40页 |
·主设备及现场布置 | 第40-46页 |
·试验系统的调试试验 | 第46-55页 |
·试验回路电气参数的测试试验 | 第46-48页 |
·冲击电流波形的调试试验 | 第48-51页 |
·电流场分布的测试试验 | 第51-55页 |
·回流电极的影响及其补偿方法 | 第55-60页 |
·基于互阻抗的修正公式 | 第55-57页 |
·补偿方法的仿真计算验证 | 第57-60页 |
·验证性试验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3章 考虑火花放电的频域电网络模型及其仿真研究 | 第63-97页 |
·频域电网络模型 | 第63-78页 |
·离散傅立叶变换与快速傅里叶算法 | 第63-65页 |
·接地装置的集中参数电网络模型 | 第65-68页 |
·支路对地互导纳矩阵 | 第68-77页 |
·节点导纳矩阵 | 第77-78页 |
·火花效应的模拟及其迭代算法 | 第78-86页 |
·土壤放电过程及其模拟方法 | 第79-82页 |
·考虑火花放电的迭代算法 | 第82-84页 |
·计算软件及算法编程 | 第84-86页 |
·算法验证与分析 | 第86-96页 |
·与CDEGS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86-91页 |
·与真型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91-96页 |
·误差分析 | 第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4章 杆塔接地冲击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97-124页 |
·电感效应与火花效应的影响范围 | 第97-106页 |
·不同土壤条件下水平接地体的工频特性 | 第97-98页 |
·雷电流的计算参数 | 第98-100页 |
·仿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00-106页 |
·方框型接地体的冲击特性研究 | 第106-115页 |
·不同土壤电阻率条件下接地体型式的选择 | 第107-110页 |
·冲击电流波前时间和峰值对冲击特性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方框接地体冲击特性的简化评估方法 | 第112-115页 |
·水平射线上横向流散电流的分布规律 | 第115-122页 |
·模拟试验及分析 | 第116-119页 |
·仿真计算与分析 | 第119-122页 |
·横向流散电流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 第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5章 降低冲击接地电阻的措施及其有效性分析 | 第124-149页 |
·常用的降阻措施 | 第124-126页 |
·加大接地体的尺寸 | 第124-125页 |
·引外接地 | 第125页 |
·增设垂直接地体或深井接地 | 第125页 |
·填充电阻率低的物质或降阻剂 | 第125页 |
·综合降阻措施 | 第125-126页 |
·加装垂直接地体 | 第126-140页 |
·模拟试验原理及试验土壤条件 | 第126-133页 |
·模拟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33-140页 |
·改进水平射线的结构 | 第140-147页 |
·水平接地体的改型效果 | 第141-144页 |
·方框接地体水平射线的改型效果 | 第144-146页 |
·水平射线改型后的流散电流测量结果 | 第146-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9-152页 |
·结论 | 第149-151页 |
·展望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7页 |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57-158页 |
致谢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