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立论依据 | 第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1页 |
三、研究意义及方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韩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早期外交 | 第14-22页 |
第一节 韩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 第14-18页 |
一、韩国“三·一”运动的爆发 | 第14-15页 |
二、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上海成立 | 第15-18页 |
第二节 临时政府与中国政府的早期外交 | 第18-22页 |
一、北洋政府时期 | 第18-19页 |
二、南方护法军政府时期 | 第19-20页 |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韩国临时政府组建光复军并迁往西安 | 第22-34页 |
第一节 光复军组建的背景 | 第22-30页 |
一、光复军名称的来源 | 第23-24页 |
二、光复军组建的过程 | 第24-30页 |
第二节 朝鲜义勇队并入韩国光复军 | 第30-34页 |
第三章 光复军在西安的抗战活动 | 第34-54页 |
第一节 西安光复军各支队的建制 | 第34-38页 |
一、军队招募工作 | 第35-36页 |
二、第五支队的组建 | 第36-37页 |
三、第二支队的改建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光复军在西安的具体活动 | 第38-42页 |
一、招募韩国青年 | 第38-39页 |
二、策反收编韩籍日军与暗杀韩奸 | 第39-40页 |
三、平息村斗 | 第40-41页 |
四、扑灭沙眼运动 | 第41-42页 |
第三节 相关的抗战工作 | 第42-46页 |
一、创办《韩国青年》 | 第42页 |
二、创办机关刊物《光复》 | 第42-43页 |
三、歌剧《阿里郎》的创作及其意义 | 第43-46页 |
第四节 对光复军在西安主要遗址的考察 | 第46-54页 |
一、光复军总司令部旧址(二府街4号) | 第46-47页 |
二、韩国临时政府“军事特派团”募兵处之旧址(通济坊) | 第47页 |
三、韩国光复军第五支队旧址(二府街29号) | 第47-48页 |
四、光复军第五支队队长罗月焕被杀处旧址(莲湖公园) | 第48-49页 |
五、韩国光复军青年训练班训练场所旧址(西北大学体育场) | 第49-50页 |
六、中央军校第七分校韩国青年特色训练班旧址(王曲镇西安解放军通信学院) | 第50页 |
七、韩国光复军第二支队本部驻地旧址关帝庙(今杜曲粮站)和娘娘庙(杜曲镇小学) | 第50-52页 |
八、韩美OSS训练基地旧址(终南山弥陀古寺) | 第52-54页 |
第四章 中国政府对光复军的支援 | 第54-62页 |
第一节 中国国民政府的经济援助 | 第54-56页 |
一、光复军建立时期 | 第54-55页 |
二、提供反正士兵救济费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对临时政府及光复军的援助 | 第56-58页 |
一、开罗会议与争取韩国独立 | 第56-57页 |
二、雅尔塔会议、旧金山会议与承认韩国临时政府 | 第57-58页 |
第三节 光复军归国 | 第58-62页 |
结语 | 第62-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