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缩略词 | 第10-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6页 |
·Sonic Hedgehog基因简介 | 第11-13页 |
·shh基因表达调控模式简介 | 第13-15页 |
·本课题的实验目的、意义和研究策略 | 第15-16页 |
·实验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研究策略 | 第15-16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6-29页 |
·实验材料 | 第16-19页 |
·菌种和载体 | 第16页 |
·人血液样本 | 第16页 |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基 | 第16页 |
·工具酶,试剂(盒) | 第16-17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17-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9页 |
·提取质粒DNA | 第20页 |
·切胶回收DNA | 第20-21页 |
·纯化PCR产物及酶切产物 | 第21-22页 |
·提取血液中的基因组DNA | 第22-23页 |
·连接反应 | 第23页 |
·质粒DNA及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23-24页 |
·菌落PCR鉴定阳性克隆 | 第24页 |
·SDS-PAGE电泳 | 第24-25页 |
·细胞复苏 | 第25-26页 |
·细胞冻存 | 第26页 |
·细胞计数 | 第26-27页 |
·HEK-293A细胞转染 | 第27页 |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 第27-29页 |
第3章 ZRS点突变的筛选 | 第29-36页 |
·从病人样本中调取ZRS序列并测序分析 | 第29-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方法,结果及分析 | 第29-32页 |
·从病人血液样本中抽提基因组DNA并进行定量 | 第29页 |
·从提取的基因组中克隆带有ZRS序列的DNA片段 | 第29-31页 |
·4个病患样本中有2个出现了点突变 | 第31-32页 |
·病人样本基因组shh基因外显子序列的测序分析 | 第32-34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方法、结果及分析 | 第32-34页 |
·表型正常人的ZRS序列突变分析 | 第34-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方法、结果及分析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ZRS突变型和野生型的增强子活性 | 第36-46页 |
·构建pGL3-promoter-ZRS/BLZRS质粒 | 第36-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方法,结果及分析 | 第36-40页 |
·转染HEK-293A细胞并检测荧光素酶活性 | 第40-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方法,结果及分析 | 第40-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生物素标记ZRS特异性捕获与其作用的蛋白质 | 第46-56页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方法,结果及分析 | 第46-56页 |
·制备带有生物标记的DNA探针并验证标记效率 | 第46-48页 |
·获取HEK-293A非变性细胞核蛋白并定量 | 第48-50页 |
·DAPA(DNA蛋白质沉淀捕获)捕获与探针特异结合的蛋白质 | 第50-54页 |
·捕获下的差异蛋白的质谱检测 | 第54页 |
·BLZRS序列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