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银行业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可行性分析--基于定价影响因素的视角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导论第11-18页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1-13页
     ·国外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发展迅速第11页
     ·当前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开展情况不理想第11-12页
     ·我国银行业分散信用风险的需求日益增强第12页
     ·选题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6页
     ·对信用违约互换本质的探讨第13-14页
     ·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的理论综述第14页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可行性分析的理论综述第14-16页
   ·论文研究框架及方法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技术路线第17页
   ·本文创新之处第17-18页
2 信用违约互换概述第18-27页
   ·信用违约互换的产生和发展第18-21页
   ·信用违约互换的功能第21-23页
     ·转移信用风险第21页
     ·价格发现第21-22页
     ·增加银行流动性第22-23页
     ·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第23页
   ·信用违约互换交易面临的风险分析第23-27页
     ·交易对手风险第24页
     ·操作性风险第24页
     ·道德风险第24-25页
     ·场外交易导致监管缺失第25-26页
     ·风险集中导致系统性风险第26-27页
3 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条件与影响因素第27-32页
   ·债券市场的发育程度及规模第27页
   ·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健全第27-29页
   ·金融衍生品市场发达第29-30页
   ·政府监管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第30-31页
   ·专业人才的规模和素质第31-32页
4 信用违约互换定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32-47页
   ·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理论简介第32页
   ·信用违约互换定价中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2-35页
     ·结构化定价方法中的影响因素第32-34页
     ·约化定价方法中的影响因素第34-35页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第35-36页
     ·指标选取第35-36页
     ·指标处理第36页
     ·数据来源第36页
   ·信用违约互换定价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第36-45页
     ·理论分析模型建立第37页
     ·信用违约互换定价影响因素的综合性检验第37-41页
     ·单个因素对信用违约互换价格的影响检验第41-45页
   ·实证结果小结第45-47页
5 我国银行业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有利及不利条件分析第47-54页
   ·我国银行业开展 CRM 交易的现状第47-48页
   ·我国银行业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有利条件第48-51页
     ·我国债券市场庞大且日渐成熟第48-50页
     ·部分银行拥有参与 CRM 交易的经验第50页
     ·具备一定的制度基础第50-51页
   ·我国银行业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不利条件第51-54页
     ·我国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第51-52页
     ·相关专业人才匮乏第52-53页
     ·对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有效监管难度较高第53-54页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4-59页
   ·研究结论第54页
   ·为我国银行业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创造条件的建议第54-58页
     ·引入交易保证金制度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第54-55页
     ·加强监管协调建立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信用披露机制第55页
     ·加大培养专业人才力度第55-57页
     ·建立健全信用评级体系第57页
     ·银行加强内部建设循序渐进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第57-58页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附录第63-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我国商业银行行业集中度最优化的中长期贷款组合研究
下一篇:我国渔业风险及保险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