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SFS 问题求解 | 第11-13页 |
·反射模型 | 第13-14页 |
·光照方向估算 | 第14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SFS 算法及光照参数估计 | 第17-37页 |
·SFS 常用算法及比较 | 第17-21页 |
·最小化方法 | 第17-18页 |
·演化方法 | 第18页 |
·局部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线性化方法 | 第19-20页 |
·算法分析及总结 | 第20-21页 |
·常见光照模型介绍 | 第21-27页 |
·朗伯体漫反射模型 | 第22-23页 |
·镜面反射模型 | 第23-24页 |
·混合反射模型 | 第24-26页 |
·反射模型的比较及分析 | 第26-27页 |
·光照参数估计 | 第27-36页 |
·Pentland 算法 | 第28-29页 |
·Lee 和 Rosenfeld 算法 | 第29-30页 |
·改进的 Zheng 和 Chellappa 算法 | 第30-36页 |
·光照参数估计实例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基于单幅图像的三维重建硬件系统设计 | 第37-46页 |
·硬件系统的成像环境设置 | 第37页 |
·硬件选择 | 第37-42页 |
·光源 | 第37-39页 |
·摄像机 | 第39-40页 |
·镜头 | 第40-42页 |
·影响成像精度的因素分析 | 第42-45页 |
·光源 | 第42页 |
·景深 | 第42-45页 |
·相机分辨率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混合反射模型的建立 | 第46-67页 |
·Phong 混合反射模型 | 第46-47页 |
·Phong 模型中系数的估算原理 | 第47-48页 |
·可观察到镜面反射区域的确定 | 第48-51页 |
·边缘检测 | 第48-49页 |
·轮廓的链码跟踪 | 第49-51页 |
·可观察到镜面反射范围的确定 | 第51-56页 |
·三维形貌恢复及边缘点梯度 | 第51-53页 |
·锥角计算 | 第53-56页 |
·混合反射模型中系数的估算 | 第56-62页 |
·基于混合反射模型的 SFS 求解过程 | 第56-57页 |
·不同材质的混合反射模型系数估算 | 第57-62页 |
·实例及误差分析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基于单幅图像的三维重建原型系统 | 第67-76页 |
·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67页 |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67-68页 |
·相关的数据结构 | 第68-70页 |
·应用实例 | 第70-74页 |
·可观察到镜面反射的区域的初步确定 | 第71-72页 |
·混合反射模型的建立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与主要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