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一、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农民工的概念 | 第13-14页 |
·市民化的概念 | 第14-15页 |
·城镇化的概念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二、农民工融入城市现状 | 第24-33页 |
·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情况 | 第24-26页 |
·就业服务落后 | 第24页 |
·存在就业歧视 | 第24-25页 |
·工资水平偏低 | 第25页 |
·缺乏职业技能培训 | 第25-26页 |
·缺乏权益监管保障 | 第26页 |
·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情况 | 第26-28页 |
·农民工参保数居于全国前列 | 第26-27页 |
·农民工参保水平低 | 第27页 |
·农民工退保率较高 | 第27-28页 |
·农民工参保积极性不高 | 第28页 |
·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情况 | 第28-30页 |
·农民工无力在城市购房 | 第28-29页 |
·农民工居住在“非正式住房” | 第29页 |
·农民工住房质量普遍较差 | 第29-30页 |
·农民工居住环境较差 | 第30页 |
·农民工在城市的子女教育现状 | 第30-33页 |
·就读公办学校面临收费歧视 | 第31-32页 |
·就读民办学校遭遇教育质量问题 | 第32-33页 |
三、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 | 第33-44页 |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 第33-37页 |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33-34页 |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带来的问题 | 第34-36页 |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现有农村土地制度 | 第37-39页 |
·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37页 |
·农民工土地问题 | 第37-39页 |
·农村土地问题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 | 第39页 |
·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 | 第39-42页 |
·城乡二元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39-40页 |
·农民工养老保障问题 | 第40-41页 |
·养老保障缺失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 | 第41-42页 |
·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 | 第42-44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 | 第42页 |
·城乡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公共服务不均等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四、国内外农民成为城市居民经验比较 | 第44-51页 |
·国外农民工转为城市居民经验 | 第44-47页 |
·破除制度壁垒 | 第44-45页 |
·促进充分就业 | 第45页 |
·完善社会保障 | 第45-46页 |
·强化教育培训 | 第46-47页 |
·国内农民工成为城市居民经验 | 第47-51页 |
·天津华明镇的“宅基地换住房” | 第47-49页 |
·“带着土地进城落户”的成都模式 | 第49-50页 |
·江苏社会保障的城镇模式 | 第50-51页 |
五、农民工融入城市对策 | 第51-65页 |
·改革户籍制度 | 第51-55页 |
·调整以小城镇为重点的户籍制度改革思路 | 第51页 |
·调整效率优先的城市户籍准入原则 | 第51-52页 |
·积极开展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改革 | 第52-53页 |
·积极完善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 | 第53-55页 |
·完善劳动力市场 | 第55-57页 |
·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 | 第55页 |
·健全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 | 第55-56页 |
·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 第56-57页 |
·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 | 第57页 |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 第57-59页 |
·分层分类解决不同类型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 | 第57-58页 |
·降低农民工养老保费标准 | 第58页 |
·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异地转移衔接机制 | 第58页 |
·探索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制度 | 第58-59页 |
·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财政补贴 | 第59页 |
·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 | 第59-61页 |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59-60页 |
·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 | 第60页 |
·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 | 第60页 |
·完善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 | 第60页 |
·完善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 | 第60-61页 |
·创新土地制度 | 第61-63页 |
·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 第61页 |
·深化改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 | 第61-62页 |
·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 第62-63页 |
·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63-65页 |
·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 | 第63页 |
·扩大公共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 第63-64页 |
·探索跨区域协作机制 | 第64-65页 |
结论与不足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