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典型模式 | 第12-2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参与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研究 | 第13页 |
·关于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中责任的研究 | 第13-14页 |
·关于推进新农保的对策研究 | 第14-15页 |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念 | 第15页 |
·完善养老保险的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社会保障思想 | 第15-16页 |
·西方经济福利理论 | 第16-17页 |
·社会有效需求理论 | 第17页 |
·代际经济交换理论 | 第17-18页 |
·典型模式及评析 | 第18-21页 |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 第18页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典型模式及评析 | 第18-21页 |
第三章 东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 | 第21-24页 |
·东莞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21页 |
·东莞新型农保实施后的发展现状 | 第21-24页 |
·社保政策稳定,社保队伍素质高 | 第22页 |
·城乡统筹,分人群进行改革 | 第22页 |
·政府投入高,退保现象少 | 第22-23页 |
·覆盖面广、实行异地结算 | 第23-24页 |
第四章 东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优势 | 第24-30页 |
·东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优势 | 第24-30页 |
·地处珠三角,经济实力较强 | 第24页 |
·政策制度向新农保倾斜 | 第24-25页 |
·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筹资机制 | 第25页 |
·与财政收入相辅相成,具有稳定的待遇增长机制 | 第25-26页 |
·农村地区发展快速,与城市差距缩小 | 第26-27页 |
·宣传到位,农民对新农保的认知程度高 | 第27-28页 |
·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起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 第28页 |
·保险覆盖面广,涉及到各类社会群体 | 第28页 |
·与其他社会保险制度措施相衔接 | 第28-30页 |
第五章 东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原因探析 | 第30-37页 |
·东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 | 第30-33页 |
·保障范围未完全覆盖,保障水平低 | 第30页 |
·保障的方式单一,缴费率高 | 第30-31页 |
·保障对象边缘群体利益转移 | 第31-32页 |
·保障的资金短缺,增值能力差 | 第32-33页 |
·东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制度设计中的缺陷 | 第33-35页 |
·制度实践中的现实约束 | 第35-37页 |
第六章 完善东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 | 第37-43页 |
·完善东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具体措施 | 第37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法制保障 | 第37-38页 |
·理清政府责任,发挥主导作用 | 第38页 |
·加大财政支持,夯实农保基础 | 第38-39页 |
·加强队伍管理、监督、保证政策切实执行 | 第39-40页 |
·开拓筹资渠道,实现筹资主体多元化 | 第40页 |
·进一步扩大农村低收入群体在农保中的决策权 | 第40-41页 |
·切实提高农村低保群体的可支配性收入 | 第41页 |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保险制度 | 第41-42页 |
·与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相辅相成 | 第42-4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东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调查问卷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件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