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状 | 第10-17页 |
·分层取水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流固耦合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进水口结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闸门振动及脉动压力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取水口塔体结构动力研究 | 第21-47页 |
·流体-结构的相互作用 | 第21-25页 |
·动水压力附加质量 | 第21-22页 |
·Housner弹簧质量模型 | 第22-24页 |
·流固耦合方法 | 第24-25页 |
·流固耦合振动理论 | 第25-34页 |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 第25-29页 |
·流固耦合控制方程 | 第29-34页 |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进水塔结构动力分析 | 第34-46页 |
·工程背景 | 第35-37页 |
·计算模型 | 第37页 |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37-40页 |
·动力计算分析 | 第40-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地震作用下取水口结构的破坏模式研究 | 第47-63页 |
·塔式取水口的结构特点 | 第47-48页 |
·计算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48-55页 |
·进水塔地震破坏数值模拟研究 | 第48-53页 |
·塔体结构破坏准则 | 第53-55页 |
·塔体的破坏模式研究 | 第55-62页 |
·裂缝分布 | 第56-59页 |
·破坏过程分析 | 第59-61页 |
·抗震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考虑地震行波效应的进水塔群响应分析及碰撞研究 | 第63-80页 |
·基于行波法结构振动反应的基本方程 | 第63-66页 |
·动摩擦接触问题描述 | 第66-68页 |
·地震波输入及边界条件 | 第68-73页 |
·地震波选取 | 第68-71页 |
·地震动输入方式 | 第71-72页 |
·边界条件 | 第72-73页 |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3-78页 |
·塔体位移 | 第73-76页 |
·塔体应力 | 第76页 |
·塔段接触特性 | 第76-77页 |
·塔段碰撞分析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分层取水叠梁闸门脉动压力研究 | 第80-97页 |
·叠梁闸门结构流固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 第81-84页 |
·流固耦合对闸门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81-83页 |
·水体范围对闸门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83-84页 |
·脉动压力试验及结果 | 第84-86页 |
·模型基本资料及测点布置 | 第84-85页 |
·试验方案 | 第85页 |
·试验结果 | 第85-86页 |
·S-变换方法 | 第86-88页 |
·S-变换在水脉动压力处理中的应用 | 第88-94页 |
·基于S-变换的脉动压力信号频率分析 | 第88-91页 |
·基于S-变换的脉动压力信号相位分析 | 第91-94页 |
·脉动压力与结构振动特性分析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六章 叠梁闸门的流激振动数值分析 | 第97-117页 |
·平面闸门振动的激励机理 | 第97-99页 |
·随机振动分析 | 第99-107页 |
·随机振动理论简介 | 第99-101页 |
·脉动压力的频谱分析方法 | 第101-102页 |
·随机振动分析方法 | 第102-107页 |
·叠梁闸门的流激振动计算 | 第107-116页 |
·计算荷载 | 第107-108页 |
·方案一计算结果 | 第108-110页 |
·方案二计算结果 | 第110-113页 |
·方案三计算结果 | 第113-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7-120页 |
·总结 | 第117-119页 |
·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