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仙桃市联潭村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概述 | 第14-21页 |
·本文所采用的相关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对象 | 第15-16页 |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原则 | 第16-19页 |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 | 第19-20页 |
·保护生态景观,创造宜居环境 | 第19页 |
·利用景观资源,发展农村经济 | 第19页 |
·发挥景观特色,促进城乡交流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影响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因素 | 第21-26页 |
·传统聚落空间布局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环境特点 | 第21页 |
·核心空间的影响 | 第21-22页 |
·风水观的影响 | 第22页 |
·商业的影响 | 第22-23页 |
·水系的影响 | 第23页 |
·道路的影响 | 第23页 |
·村庄空间形态的变化 | 第23-25页 |
·线状蔓延趋势明显 | 第23-24页 |
·村庄形态逐步向紧凑的格局演化 | 第24页 |
·村庄空间功能向多样化发展 | 第24-25页 |
·农业景观的变迁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 | 第26-38页 |
·新农村景观系统框架构建 | 第26-27页 |
·新农村聚落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研究 | 第27-33页 |
·“点”——民居及院落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 第27-28页 |
·“线”——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 第28-32页 |
·“面”——广场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 第32-33页 |
·新农村文化景观系统研究 | 第33-35页 |
·物质文化景观 | 第34页 |
·精神文化景观 | 第34-35页 |
·新农村观光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 第35-37页 |
·观光休闲农业园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观光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38-42页 |
·江苏大华西村 | 第38-40页 |
·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38-39页 |
·设计经验 | 第39-40页 |
·浙江滕头村 | 第40-41页 |
·设计经验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六章 以仙桃市联潭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 第42-52页 |
·仙桃市的基本概况 | 第42-43页 |
·自然概况 | 第42页 |
·人文状况 | 第42-43页 |
·仙桃市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43-45页 |
·规划指导思想 | 第43页 |
·规划设计原则 | 第43-45页 |
·仙桃市联潭村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 第45-51页 |
·整体规划设计 | 第45-48页 |
·村庄景观特色风貌 | 第48-50页 |
·联潭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七章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成果及展望 | 第52-53页 |
·研究成果 | 第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