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引言第13-18页
 (一) 问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1. 问题的缘起第13页
  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6页
  1.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5页
  2.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6页
 (三)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第16-17页
  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2. 研究方法第17页
 (四)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一、 概述第18-24页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涵义界定第18-20页
  1. 接受、障碍、接受障碍第18-19页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第19页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第19-20页
 (二)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理论依据第20-22页
  1.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理论第20-21页
  2. 以接受理论为主导第21页
  3. 以沟通理论为支撑第21-22页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特点第22-24页
  1. 多样性第22页
  2. 复杂性第22页
  3. 依赖性第22-23页
  4. 内隐性第23-24页
二、 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问题的意义第24-26页
 (一) 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第24页
 (二) 有利于教育过程的流畅第24-25页
 (三) 有利于教育效果的提升第25页
 (四) 有利于实现教育者与大学生的意识统一第25-26页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表现及问题分析第26-36页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表现第26-28页
  1. 抗拒教育的态度第26页
  2. 质疑教育的有效性第26-27页
  3. 歪曲教育的实质第27页
  4. 形成逆反的性格第27页
  5. 缺乏深入探讨的精神第27-28页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8-36页
  1. 教育主体的自身素质下降形成的障碍因素第28-29页
  2. 教育客体的能力不足形成的障碍因素第29-33页
  3. 教育环体的不良影响形成的障碍因素第33-34页
  4. 教育介体对形成的障碍因素第34-36页
四、 消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问题的对策探析第36-47页
 (一) 树立正确的“三观”第36-37页
  1. 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领导地位第36页
  2.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36-37页
  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价值观的形成第37页
 (二)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自身素质和修养第37-40页
  1. 提高教育者主体意识的认同感第38页
  2. 改善教育者的教育态度第38-39页
  3. 转变教育者的教育方式第39页
  4. 全面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第39-40页
 (三) 增强大学生接受的能动性和自觉性第40-42页
  1. 根据气质类型调节大学生的能动性第40页
  2. 根据能力差异激发大学生的自觉性第40-41页
  3. 根据社会环境的影响区别对待大学生第41页
  4. 协调大学生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第41-42页
 (四)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环境第42-44页
  1. 外部环境的优化第42-43页
  2. 内在环境的优化第43-44页
 (五) 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第44-47页
  1. 发挥传统媒介的基础性作用,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和完整第44页
  2. 完善新媒体的保障制度,确保正面宣传的主体地位第44-45页
  3. 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建立局域网络联系第45页
  4. 新媒介形式的完美配合,活跃多样性课堂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理性因素对大学生爱国行为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