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成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一)合作学习 | 第14页 |
(二)成人高等教育 | 第14-15页 |
(三)计算机类课程 | 第15页 |
二、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18页 |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16页 |
(二)社会互赖理论 | 第16-17页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页 |
(四)认知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成人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18-25页 |
一、合作学习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18-21页 |
(一)教师盲从,滥用合作学习 | 第18-20页 |
(二)教师分组不科学,导致学生两极化 | 第20页 |
(三)学生任务不明确,滥竽充数 | 第20-21页 |
二、成人高等教育对象的特点分析 | 第21-23页 |
(一)缺乏自信,自我效能感不高 | 第22页 |
(二)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目标不明确 | 第22-23页 |
(三)学习效率低,易怒浮躁,急功近利 | 第23页 |
三、成人计算机类课程特点分析 | 第23-25页 |
(一)学科特点:发展迅速,变化多端 | 第23页 |
(二)学生特点:计算机知识掌握水平参差不齐 | 第23-24页 |
(三)教师特点:墨守成规,课堂缺乏互动性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教学实践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第25-44页 |
一、实践方案设计 | 第25-30页 |
(一)实践对象的选择 | 第25页 |
(二)实践分组设计 | 第25-26页 |
(三)各小组座位设计 | 第26-27页 |
(四)实践过程设计 | 第27-30页 |
二、实践方案的实施 | 第30-40页 |
(一)选择小组长 | 第30-31页 |
(二)选择实践内容 | 第31-32页 |
(三)设置实践要求 | 第32页 |
(四)实践成果展示及评分 | 第32-40页 |
(五)实践过程及结果综合分析 | 第40页 |
三、学期实践结果综合分析 | 第40-43页 |
(一)学生课堂表现差异 | 第40-41页 |
(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变化 | 第41页 |
(三)学生课后作业的反馈情况 | 第41页 |
(四)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分析 | 第41-43页 |
(五)教师教学过程分析 | 第43页 |
四、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 第43-44页 |
(一)学生层次不一问题 | 第43页 |
(二)各小组缺少对新知识的分享问题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4页 |
二、研究的创新点 | 第44-45页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附录 1 关于对成教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情况的教师访谈提纲 | 第50-51页 |
附录 2 关于对成教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情况的学生访谈提纲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