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

基于LINUX的串口参数自适应算法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背景第10-11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1-12页
   ·论文整体结构与框架第12页
   ·本章小结第12-13页
第2章 算法实现环境与串口通信简介第13-24页
   ·Linux 系统简介第13页
   ·Shell 环境与 Shell 脚本编程简介第13-15页
   ·串行通信的介绍与实现第15-19页
     ·串行通信基本原理介绍第15-17页
       ·串行通信的中的主要参数第15-16页
       ·串行通信的三种工作方式第16页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第16-17页
     ·Linux 下的串口编程与参数设置第17-19页
     ·Linux 下串口通信配置与 Windows 的区别第19页
   ·几种常用的串口介绍第19-23页
     ·RS232 串口第19-21页
     ·虚拟串口简介第21-22页
     ·利用 PL2303HX 模块实现的 USB 转串口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串口各参数实验及算法可行性分析第24-33页
   ·各串口参数误匹配实验与分析第24-29页
     ·波特率误匹配分析第24页
     ·数据位误匹配实验分析第24-26页
     ·停止位误匹配实验分析第26-28页
     ·奇偶校验位误匹配实验分析第28-29页
   ·几种串口波特率参数自适应算法介绍第29-32页
     ·分段特征值匹配第29-30页
     ·八倍频匹配法第30-31页
     ·字节重复法第31页
     ·按接收字节数判断的方法第31-32页
   ·自适应算法实现过程中主要的重点与难点分析第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串行通信参数自适应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第33-46页
   ·算法设计思路与算法流程图第33-35页
     ·论文算法的设计思路第33-34页
     ·算法流程图第34-35页
   ·算法中的主要步骤及其功能第35-45页
     ·协议文件内容第35-36页
     ·串口通信数据发送端程序设计与实现第36-40页
     ·接收端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第40-45页
       ·波特率自适应算法模块第40-42页
       ·数据位自动识别模块第42-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算法测试及验收第46-50页
   ·测试环境第46-47页
   ·算法测试方案设计第47-48页
   ·算法测试效果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6章 总结与建议第50-51页
   ·总结第50页
   ·建议和展望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地磁场和RSSI的室内定位算法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低功耗电子货架标签系统设计